作品介紹

中國古代神話


作者:袁珂      整理日期:2015-11-05 10:58:16

中國神話研究的基本文獻
本書簡介:
  中國神話學(xué)專家袁珂先生撰寫的一部全面敘述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專著。全書從世界是怎樣開始的,黃帝和蚩尤的戰(zhàn)爭,帝俊、帝嚳和舜,羿和嫦娥的故事,鯀和禹治理洪水,遠國異人,夏以后的傳說等幾個方面對支離破碎中國神話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講述。這次出版選配了近一百五十幅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圖畫,全部為古圖古畫,使本書具有了收藏價值。書后附有袁珂之子袁思成撰寫的懷念父親的文章“緬懷父親袁珂”,回憶了袁珂先生的生平和治學(xué)情況。
  作者簡介:
  袁珂(1916.7.12—2001.7.14),本名袁圣時,筆名丙生、高標、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縣。生前為四川省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神話學(xué)會主席、國際知名學(xué)者,當代中國神話學(xué)大師。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tǒng)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xué)術(shù)聲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寫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國神話選》、《中國傳說故事》、《山海經(jīng)校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國民族神話詞典》、《神異篇》、《巴蜀神話》(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數(shù)著作在香港、臺灣均多次翻印,在國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譯本。其作品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xué)校課本。
  目錄:
  一
  神話不是空想出來的/神話的起源和與勞動的關(guān)系/反抗神的神的出現(xiàn)
  二
  中國神話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神話的歷史化/詩人和哲學(xué)家對于神話的保存與修改
  三
  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古書:《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的圖畫和文字/《山海經(jīng)》有散漫和疏略的缺點/還有必要對這部書的文字方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四
  神話的演變和發(fā)展/神話的迷信/神話和傳說/神話和仙話/為什么要研究神話
  第二章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上)
  一
  屈原天問里提出的問題/混沌給忽鑿了七窮/陰陽二神經(jīng)營天地/巨靈“造山川、出江河”/治理洪水受責(zé)罰的懶漢夫婦/鬼母吞吃她的兒子/鐘山的燭龍神
  二
  龍狗盤瓠的故事/從盤瓠到盤古/盤古開天辟地/盤古的神力和變化/盤古和燭龍神/盤古的葬所
  三
  諸神創(chuàng)造人類/漢畫里的伏羲和女媧/雷公的被囚和遇救/一顆牙齒的偉大作用/伏羲女媧在葫蘆里躲避洪水/哥哥和妹妹的結(jié)婚/人類的由來一
  神話不是空想出來的/神話的起源和與勞動的關(guān)系/反抗神的神的出現(xiàn)
  二
  中國神話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神話的歷史化/詩人和哲學(xué)家對于神話的保存與修改
  三
  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古書:《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的圖畫和文字/《山海經(jīng)》有散漫和疏略的缺點/還有必要對這部書的文字方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四
  神話的演變和發(fā)展/神話的迷信/神話和傳說/神話和仙話/為什么要研究神話
  第二章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上)
  一
  屈原天問里提出的問題/混沌給忽鑿了七窮/陰陽二神經(jīng)營天地/巨靈“造山川、出江河”/治理洪水受責(zé)罰的懶漢夫婦/鬼母吞吃她的兒子/鐘山的燭龍神
  二
  龍狗盤瓠的故事/從盤瓠到盤古/盤古開天辟地/盤古的神力和變化/盤古和燭龍神/盤古的葬所
  三
  諸神創(chuàng)造人類/漢畫里的伏羲和女媧/雷公的被囚和遇救/一顆牙齒的偉大作用/伏羲女媧在葫蘆里躲避洪水/哥哥和妹妹的結(jié)婚/人類的由來
  四
  華胥氏之國/雷澤邊上的巨人足跡/天梯的種種/都廣之野的建木/木神而兼生命之神的句芒/伏羲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鉆木作火”的古老傳說/伏羲的后代
  五
  女媧摶黃土造人/女媧建立婚姻制度/高神廟的歡樂盛會/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戰(zhàn)爭/“女媧補天”
  六
  大蟹和陵魚/歸墟里的五神山/海神而兼風(fēng)神的禺強/龍伯國大人的開玩笑/仙山的傳聞/“黃金時代”的上古/笙簧、蘆笙和“跳月”/栗廣之野的十個神人/女媧的退休
  第三章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下)
  一
  太陽神炎帝教人民播種五谷/炎帝在醫(yī)藥上的貢獻/炎帝的子孫后代/追隨赤松子升仙去了的炎帝的小女兒/巫山的朝云和暮雨/“精衛(wèi)填!
  二
  少昊誕生的神話/有趣的鳥的王國/被拋棄在大海里的琴瑟/少昊和蓐收的神職/國王丑受到了應(yīng)得的懲罰/少昊的子孫后代/“大儺逐疫,窮奇食蠱”
  三
  顓頊和禺強/顓頊叫重黎隔斷了天和地的通路/講究禮法的顓頊/顓頊的子孫后代和他的鬼兒子們/彭祖長壽的秘密/顓頊叫豬婆龍演奏音樂/顓頊死后的奇怪變化
  四
  神和人發(fā)生了距離/給人帶來災(zāi)禍的奇禽怪獸/奇怪而于人無害的生物/藥用的動物和植物/熊穴、九鐘和/山林水澤的鬼神/善良的天帝帝臺/古神泰逢前言原序
  ——袁珂
  沈雁冰先生早年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文里這么說過:“中國神話不但一向沒有集成專書,并且散見于古書的,亦復(fù)非常零碎,所以我們?nèi)粝胝沓鲆徊恐袊裨拋恚菢O難的。”二三十年以來,也頗有學(xué)者在中國神話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從荒地上開辟了一些約略可行的路徑,但是卻一直沒有人來做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成為專書的這項工作,而這又實在是很重要而必須做的一件工作。
  在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一直就很喜歡童話、神話、傳說……這類人民的口頭文藝創(chuàng)作,以后涉獵到了古書里的一些神話資料,一方面驚訝其豐美,同時又不能不惋惜其零原序
  ——袁珂
  沈雁冰先生早年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文里這么說過:“中國神話不但一向沒有集成專書,并且散見于古書的,亦復(fù)非常零碎,所以我們?nèi)粝胝沓鲆徊恐袊裨拋恚菢O難的!倍暌詠,也頗有學(xué)者在中國神話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從荒地上開辟了一些約略可行的路徑,但是卻一直沒有人來做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成為專書的這項工作,而這又實在是很重要而必須做的一件工作。
  在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一直就很喜歡童話、神話、傳說……這類人民的口頭文藝創(chuàng)作,以后涉獵到了古書里的一些神話資料,一方面驚訝其豐美,同時又不能不惋惜其零碎,因此終于不顧自己學(xué)識能力的淺薄,竟把它們綴集起來,寫成一部比較有系統(tǒng)的完整的東西,就是一九五○年年底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古代神話》。這本小書,盡管還有一些缺點和錯誤,但因為讀者的需要,還是每年都在再版,到一九五五年底,已經(jīng)印了六版。在書籍出版的幾年中,常想抽時間把它再訂正和改寫一遍,由于種種緣故,這愿望很久沒有實現(xiàn)。直到去年,才下定決心要實現(xiàn)改寫的愿望,經(jīng)過讀者的敦促、出版機關(guān)的贊助、領(lǐng)導(dǎo)上的同意和本人為時將近一年的努力,這一愿望終于實現(xiàn)并且改寫完成了。
  改寫本的篇幅,擴大到幾乎是原作的四倍左右,很多章節(jié),都是原作完全沒有的,即有也往往面目迥異,可以說不是在改寫,而是在另起爐灶地重作。除了舊的材料盡可能地運用進去以外,又加入了兩三倍于舊材料的新材料。全書所注明引用的神話傳說的片段,不下千條。連同雖引用了而未加以注明的,實在在千條以上。要把這些碎片搜集起來,排比,考訂,汰其重復(fù),去其矛盾,掃除其歷史學(xué)家、哲學(xué)家、神仙家所加予的煙瘴,還它的本來面目,把它安排在一個適當?shù)奈恢蒙希盟囆g(shù)的爐火與匠心,熔鑄它成為結(jié)晶的整體,這工作確實是相當繁雜的。我嘗試著這么做了,自然還是做得不夠好,不過比較起先前的那本簡陋的小書來,總算是又跨進了一步。
  在經(jīng)過徹底改寫的這本神話里,視野是大大地擴張了:不但運用進去了許多新的神話資料,并且連好些仙話和傳說的資料也都運用進去。這在以前是不敢這么大膽運用的,后來從大詩人屈原的那篇神話、傳說、仙話……無所不包的汪洋浩瀚的詩篇《天問》中,才悟出神話、傳說和仙話實在不應(yīng)該那么判然的劃分,它們在古代人民的口頭傳說里,實際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劃分不了的。因此我才從謹小慎微的窘境中放開手來,采擇了一些歷史傳說和仙話的資料進去,這么一來神話的時代延長了,神話的領(lǐng)域擴大了,而且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的結(jié)果,連一些看來是哲學(xué)里的寓言的東西都復(fù)原成了神話資料而被運用進神話去:像《莊子》里的鯤鵬之變,黃帝遺失玄珠,藐姑射仙人……
  在放開視野尋找傳說和仙話的資料來充實神話內(nèi)容的過程中,當然也不是兼收并蓄、不加甄選、隨手摘拾的。實際上也還是經(jīng)過相當?shù)倪x揀的。例如傳說,就盡可能避免近于歷史的一類;仙話,也只選取了如赤松子、宓封子、彭祖、師門、嘯父、王子喬等幾個古仙人的行跡,并沒有把《列仙傳》或《神仙傳》里的仙人們都搬列進去。偶然敘寫到一些修仙慕道的小故事時,亦可加以調(diào)侃,或斥其虛妄,足見作者在運用這些資料時其態(tài)度也和運用神話的資料時有所不同。
  古代的風(fēng)俗習(xí)慣:如求雨的暴巫聚尪,逐疫的游行呼噪,高神廟前的唱歌跳舞……都很有趣而且和神話有密切的關(guān)系,所以也不憚詞費將它們敘寫進去;至如有關(guān)神話的祖國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跡,在談到的時候,也有意地加以刻畫和點染——這也是使視野擴大的因由。
  從改寫的本書里可以看到: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議論,而增加了許多文學(xué)筆墨的敘述和描寫。這在先前也是沒有充分做到的,F(xiàn)在則突破了無謂的拘謹,能夠較充分地發(fā)揮想像和推想了。這種想像和推想的發(fā)揮,尤其在夏以后的一些章節(jié)如王亥和王恒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可以見到,使文章在這些地方顯得比較活潑而有生氣。但是這些想像和推想,仍然是從一定的根據(jù)出發(fā),不是架空的玄想。
  有些同志希望我用純文藝的體裁來寫作一部神話,不要用目前這種夾敘夾議體;我感謝他們?yōu)榍嗄暌矠槲乃囍氲暮靡,將來也許我會嘗試為之,大膽地寫出那么一部來,可是目前,由于中國神話散碎的特點,又是做初步的整理工作,要不用這種體裁,好些東西就都綴集不起來。用了這種體裁,倒覺得既不失為謹嚴,又比較方便靈活,所以還是用了。
  本書章節(jié)后面的注釋和引文,花去我的時間和精力并不比正文更少,為的是說明所整理的神話有哪些資料的依據(jù),安排是否恰當,理解是否正確(有的注釋和引文還擔(dān)當著補充正文之不足的任務(wù)),同時也為了引起青年們研究古代神話的興趣,并不是為注釋而注釋,為引文而引文。所以雖然附以注釋和引文,也盡量求其簡短。例如內(nèi)中就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引文,都是摘引。原都在刪節(jié)處加有虛點“……”的,后來覺得虛點太多,既礙視線,且占地位,于抄錄時才一概刪掉,只除了文章過于不連貫的幾處還保存著以外。我想這當無礙于去查對原書和對所引資料本身做初步的理解的。
  郭沫若先生,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文藝和學(xué)術(shù)界的大師,從他對屈原詩尤其是《天問》一詩的研究和翻譯,我得到了不少的教益。本書里有些地方對神話資料的理解,就是采取郭先生的成說。但也有的地方,是我的意見和郭先生的意見有出入的,也就不揣冒昧,徑自寫出了我的意見,以就教于郭先生,略存“百家爭鳴”之意,想因此或可得到更多的教誨的。
  最后,本書的完成,得到四川大學(xué)的領(lǐng)導(dǎo)和圖書館的兩三位同志的不少幫助,尤其是圖書館出納處的兩三位同志,熱心可感,惠我實多,謹此致謝。請問:關(guān)于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
  那時天地未分,能根據(jù)什么來考究
  那時是渾渾沌沌,誰個能夠弄清?
  有什在回旋浮動,如何可以分明?
  無底的黑暗生出光明,這樣為的何故?
  陰陽二氣,滲合而生,它們的來歷又從何處?
  穹隆的天蓋共有九層,是誰動手經(jīng)營?
  這樣一個工程,何等偉大,誰個是最初的工人①?
  遠在二千三百年以前,我們的大詩人屈原,就在他著名的詩篇《天問》里,發(fā)出了一連串關(guān)于天地怎樣開辟、宇宙怎樣構(gòu)成和誰是天地的開辟者的這類問題。從這些問題里,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糅混在哲理中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影子。但因為只提出了問題,沒有寫出答案,古書里關(guān)于這方面的記載又常闕略,生在兩千多年以后的我們,要想從這些問題里考見遠古神話的真相,就很是困難了。
  有一個類乎神話的寓言,記載在上述詩篇時間稍早一點的一部古書《莊子》里。故事說:南海的天帝叫(同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和忽兩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們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和忽在一塊兒商量怎樣報答混沌的恩德。他們說,每個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竅,用來看呀,聽呀,吃東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竅也沒有,未免美中不足,我們不如去替他鑿出幾竅來。于是就帶了斧頭、鑿子之類的工具,去給混沌鑿竅。一天鑿一竅,七天鑿了七竅。但是可憐的混沌,經(jīng)他的好朋友這么一鑿,卻“嗚呼哀哉,壽終正寢”了②。
  這個有點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著開天辟地的神話的概念。混沌被、忽——代表迅疾的時間——鑿了七竅,混沌本身雖然是死了,但是繼混沌之后的整個宇宙、世界卻也因之而誕生了。
  混沌,在中國古代神話里,確實是一個天神的名字!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只腳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③。帝江(混沌神)帝江就是帝鴻,也就是那個作為中央上帝的黃帝,所以《莊子》寓言便直接把他當做是中央的天帝。至于有人說混沌是黃帝的兒子,那倒恐怕是較后起的傳說④。
  不管混沌是天帝或天帝的兒子,除了追求“返乎自然”、“不識不知”、“無為而治”的道家以外,是沒有人歡喜這個黑糊糊黏連成一片的混沌的。所以后世的傳說,混沌是被丑惡化了。《神異經(jīng)》里說混沌是只既像狗又像人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著。因為是個“睜眼瞎”,自己走路很艱難,但別人到哪里去他卻知道。遇著那有德行的人,他就一股蠻勁地去抵觸他,遇著橫行霸道的惡人,他反而伏伏貼貼,搖頭擺尾地去依靠著他。這種卑賤的脾氣,實在是天然生成。平常沒事的時候,這家伙,總愛自己咬著自己的尾巴,回旋著,仰面朝天,哈哈大笑⑤。從這個傳說里,可見人們對于和黑暗差不多同義的混沌,實在是沒有很好的感情的。
  正式的關(guān)于開天辟地的神話,是出現(xiàn)在漢代初年的一部叫做《淮南子》的書里。大意說,當上古還沒有天地的時候,世界的景象只是幽冥混沌,看不出一點形跡;熠ぶ,慢慢生出了兩個大神,一個是陰神,一個是陽神,在那里苦心經(jīng)營天地;后來陰陽判分了,八方的位置也定出來了,陽神管天,陰神管地,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的世界⑥。
  可是這個神話,哲學(xué)的意味過于濃厚,實在不能引起我們太多的興趣。
  比較能夠使我們發(fā)生興趣的,是另一部書上記載的一個叫做“巨靈”的天神,說他是和“元氣”一齊降生下來的,又叫“九元真母”,本領(lǐng)極大,能夠“造山川、出江河”⑦,看來,是有做造物主的資格了。這神,據(jù)說是出于汾水的尾閭⑧,原本是個河神,為了他曾經(jīng)在華山顯過一番手段,把那橫亙在黃河中途的華山,“手蕩腳蹋,開而為兩”,使河水可以一直從華山經(jīng)過,不必繞道曲行,至今華山上巨靈開山的手腳跡印還宛然存在⑨。恐怕正是為了這類的傳說,道家方士們才把這可愛的河神推升成了開天辟地的造物主;可是一經(jīng)這樣矯揉造作的雕飾,素樸的神話反而湮沒不彰了。
  說到河神巨靈,不禁使我們想到古代傳說中那一對治理洪水的懶惰的巨人夫婦的故事。據(jù)說當天和地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大地上就有洪水泛濫,上帝就派遣巨人樸父和他的妻子兩人同去治理洪水。這一對夫婦,真可算是碩大無朋,他們的身子各有千里之高,腰圍的大差不多也就和身子的高相等。這胖冬瓜似的兩個肥漢,對于治水這件辛苦的工作當然是很感苦惱的了。所以他們一點也不用心,膚皮潦草地把工作干下去,只圖早些了事。他們開導(dǎo)的江河,有的地方挖深了,有的地方挖淺了,有的地方淤塞起來了,有的地方被阻擋住了:全部工程簡直搞得一團糟,許多年以后才又勞煩大禹爺重新來把洪水治理一番。天帝惱怒他們的懶惰懈怠,就罷免了他們的職務(wù),責(zé)罰他們赤精著身子,一絲不掛,肩靠肩站在東南角的大荒之中。他們不喝水也不吃飯,不怕冷也不怕熱,只喝點天空中的露水,便能充饑。一直等到黃河的水澄清,才能讓他們夫妻“官還原職”。但要黃河的水澄清,據(jù)說要海與河斷絕交流,這當然是絕對辦不到的事⑩,于是這一對懶漢夫婦就只好永遠光著屁股站在荒野地上曬太陽了。
  樸父夫婦的故事,那樸野處倒正是古代神話的本貌,兩人的行徑——治河——也有點類乎開天辟地的人物的行徑,但可惜記載下來的故事似乎不十分完全,而兩人的品行確實也并不很好,要設(shè)想他們是造物主或是人類的祖先,那未免是太過甚了。
  除此而外,還有“鬼母”的神話。這鬼母,住在南海的小虞山,又叫鬼姑神,虎頭龍足,蟒眉蛟目,形狀奇?zhèn)ス殴。她的本領(lǐng)更是大極了,能夠生產(chǎn)天、地和鬼。一次就能生產(chǎn)十個鬼,早晨生下來,到晚上她就把她的鬼兒子們當點心吃下肚子去。這身份也有點像造物主的身份,可惜是鬼,吃兒子的行為實在也并不體面,所以終于只好是“鬼母”罷了。
  燭陰(燭龍神)我們要找開天辟地的人物,最后還是不能不想到較早的古籍《山海經(jīng)》里所記述的那個鐘山的燭龍神。這神,是人的臉,蛇的身子,紅色的皮膚,身子有一千里長。眼睛生得很特別,像兩枚橄欖般地直豎著,合攏就是兩條筆直的縫。這神的本領(lǐng)很大,只要他把眼睛一張開,世界就成了白天,眼睛一閉攏,黑夜就降臨大地。吹口氣就彤云密布,大雪紛飛,成為冬天;呼口氣馬上又赤日炎炎,流金鑠石,變成夏天。他蜷伏在那里,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不呼吸——一呼吸就成為長風(fēng)萬里。他的神力又能燭照九重泉壤的陰暗,傳說他常銜著一支蠟燭,照在北方幽暗的天門之中,所以人們又叫他做“燭陰”。
  論起燭龍的形貌和本領(lǐng),實在是很有做造物主的資格了。但因為他還明顯地殘留著動物的形體,未能像其他有名的天神那樣的人化,所以雖然相貌奇?zhèn),本領(lǐng)極大,到底沒有人肯把他當做造物主看待,只好退居為一山的山神,也可算得是遭際不幸了。
 、佟冻o?天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這里所引,系郭沫若先生《屈原“天問”的譯文》中的第一、第二兩段,見《人民文學(xué)》一九五三年五月號。
  ②《莊子?應(yīng)帝王》:“南海之帝為,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而混沌死!
 、邸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堋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帝江”下畢沅注:“江讀如鴻,《春秋傳》云:‘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混沌。’是此!薄妒酚?五帝本紀》解引賈逵云:“帝鴻,黃帝也!卑串呫湟洞呵飩鳌吩圃疲忠褳楹笃鸬膫髡f,古誼當以黃帝即混沌。
 、荨渡癞惤(jīng)》:“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熊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轉(zhuǎn)仰天而笑!
  ⑥《淮南子?精神篇》:“古未有天地之時,唯象無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經(jīng)天營地,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高誘注:“二神,陰陽之神也。”
 、摺堵肥?前紀三》注引《遁甲開山圖》:“巨靈與元氣齊生,為九元真母!庇帧段倪x?西京賦》李善注引同書:“有巨靈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
 、唷堵肥?前紀三》:“鉅靈氏出于汾!弊ⅲ骸胺谒弦,其地隆起若尻然!
  ⑨《水經(jīng)注?河水》:“華岳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手蕩足蹋,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存!
  ⑩現(xiàn)在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用科學(xué)方法治理黃河,是可以使黃河的水澄清的,但在古人的想像中,這乃是絕對辦不到的事。
  《神異經(jīng)》:“東南隅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并高千里,腹圍自輔。天初立時,使其夫妻導(dǎo)開百川,懶不用意,謫之并立東南。男露其勢,女露其牝,不飲不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須黃河清,當復(fù)使其夫婦導(dǎo)護百川。古者初立,此人開導(dǎo)河,河或深或淺,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責(zé)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黃河清者,則河海絕流,水自清矣。”
  任《述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產(chǎn)天地鬼。一產(chǎn)十鬼,朝產(chǎn)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㈩^龍足,蟒眉蛟目!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燭龍)直目正乘。”畢沅注:“乘,朕字假音,俗作朕也!卑措薜囊馑急緸橹劭p,引申之,他物交縫處俱可稱朕。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洪興祖補注引《詩含神露》:“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者也!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fēng)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北經(jīng)》:“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fēng)。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之下!倍裆w是一神,故合為之。
  《廣博物志》卷九引《五運歷年紀》:“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fēng)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睋(jù)此,可見盤古和鐘山燭龍神的形貌本領(lǐng),幾乎完全相同,所以說燭龍“很有做造物主的資格”。
  如下面就要講到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





上一本:博爾赫斯談話錄 下一本:馮唐詩百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古代神話的作者是袁珂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