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作家與故鄉(xiāng)10冊


作者:魯迅,胡適,郁達夫,老舍     整理日期:2016-04-26 00:12:25

《作家與故鄉(xiāng)》這套書選取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10位作家,將它們與自己的故鄉(xiāng)以及描寫故鄉(xiāng)的作品相結合,講述了一些背后的故事,記錄了對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作家與故鄉(xiāng)”系列由三聯(lián)生活書店出版,第一輯包括《魯迅的紹興》、《胡適的績溪》、《老舍的北京》、《郁達夫的杭州》、《沈從文的湘西》、《緣緣堂隨筆》、《林家鋪子》、《城南舊事》、《馮驥才的天津》、《王安憶的上!10冊,精選魯迅、胡適、老舍、郁達夫、沈從文、豐子愷、茅盾、林海音、馮驥才、王安憶十位作家追憶故鄉(xiāng)的文字,再現(xiàn)文人筆下的故鄉(xiāng)記憶,同時穿插著名攝影家陸宗寅、卓雅、沈繼光等千幀精美照片,圖文并茂,意在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作家筆下的故鄉(xiāng)與攝影家照片中的世俗風情。收錄文章均為經(jīng)典之作,其中包括魯迅的《故鄉(xiāng)》《社戲》《孔乙己》《阿Q正傳》;胡適的《九年的家鄉(xiāng)教育》《我的母親的訂婚》《我的信仰》;老舍的《想北平》《我的母親》《柳家大院》《小人物自述》;郁達夫的《還鄉(xiāng)記》《還鄉(xiāng)后記》《江南的冬景》《杭州的八月》;沈從文的《我所生長的地方》《常德的船》《沅陵的人》《鳳凰》;豐子愷的《憶兒時》《還我緣緣堂》《勝利還鄉(xiāng)記》《塘棲》;茅盾的《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馮驥才的《逛娘娘宮》《指指點點說津門》《馮五爺》;王安憶的《城隍廟里的玩與吃》《地母的精神》《憂郁的春天》。
  作者簡介:
  1、《魯迅的紹興》魯迅著: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胡適的績溪》胡適著:胡適(1891—1962),漢族,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后改名胡適,字適之,F(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校長。
  3、《老舍的北京》老舍著: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中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老張的哲學》、《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其作品多為反映北京底層百姓的生活,有著十足的“京味兒”。
  4、《沈從文的湘西》沈從文著: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考古學專家,曾撰寫出版《邊城》、《長河》等小說及《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zhàn)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
  5、《郁達夫的杭州》郁達夫著: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等。其文筆濃郁清新,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在小說、散文、詩詞和文論等眾多領域成就卓越。
  6、《林家鋪子》矛盾著: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1、《魯迅的紹興》魯迅著: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2、《胡適的績溪》胡適著:胡適(1891—1962),漢族,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現(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校長。3、《老舍的北京》老舍著: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中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老張的哲學》、《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其作品多為反映北京底層百姓的生活,有著十足的“京味兒”。4、《沈從文的湘西》沈從文著: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考古學專家,曾撰寫出版《邊城》、《長河》等小說及《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zhàn)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5、《郁達夫的杭州》郁達夫著: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等。其文筆濃郁清新,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在小說、散文、詩詞和文論等眾多領域成就卓越。6、《林家鋪子》矛盾著: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7、《緣緣堂隨筆》豐子愷著: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翻譯家。8、《城南舊事》林海音著:林海音(1918—2001),現(xiàn)代女作家。196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成名。她在出版業(yè)上亦有許多成績。從1951年開始,她主編《聯(lián)合報》副刊10年,樹立了編輯的典范,提升了文藝副刊的水準和地位。9、《馮驥才的天津》馮驥才著:馮驥才,祖籍浙江寧波,1942年生于天津。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文學代表作:《珍珠鳥》《靈性》《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神鞭》《三寸金蓮》《一百個人的十年》等。近15年投身民間文化和傳統(tǒng)村落搶救,相關理論、隨筆及其主編大型文化檔案頗豐,F(xiàn)于天津大學任教授。10、《王安憶的上!吠醢矐浿和醢矐,1954年生。作家。1978年發(fā)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平原上》。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鮑莊》《叔叔的故事》等中短篇小說集,《69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長恨歌》等長篇小說。作品曾多次獲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
  目錄:
  "作家與故鄉(xiāng)"系列
  魯迅的紹興
  胡適的績溪
  老舍的北京
  郁達夫的杭州
  沈從文的湘西
  緣緣堂隨筆
  林家鋪子
  城南舊事
  馮驥才的天津
  王安憶的上海
  前言出版背景故事:《作家與故鄉(xiāng)》這套書,十幾年前,我在香港三聯(lián)工作時,做過這套書的策劃,這套書主要的特點是作者都是精選的最著名的作家,名家;配圖都是優(yōu)秀、專業(yè)攝影家的作品,同時,我們注重選擇大眾讀者向往和關注的熱點城市和地區(qū)。這套書十年前在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時候,很受香港讀者的歡迎,那時候,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看中選題,他們引進出版,但當時沒有出齊,他們只做了6本,是當時我在香港,按照香港出版的標準,統(tǒng)一印制的,交給他們,在北京發(fā)行了1萬套,在國內有一定的反響,以至于,過了十年,最近這兩年,仍有許多人提起這套書,評價很高,希望可以在市場上重新購買到,因此,三聯(lián)生活書店做了重新策劃與出版,繼承最初在香港出版時的精良設計和嚴格印制標準,同時,為了彰顯和傳承文化,定價卻比香港版便宜許多,這套書全部十冊,其中,更新了香港未出版的《胡適的績溪》等。這套書最大的不同有以下一些。我們知道,作家散文選,市面上不少,但是專門選作家與自己故鄉(xiāng)的散文的書,就不是很多了,特別是,作家與自己故鄉(xiāng)相關,配上專業(yè)配制的攝影照片,這樣的書就更少。對于所配的攝影照片,我們要求非常嚴格,一定是攝影名家,拍攝的藝術性攝影作品,同時,在制作上也是精制精印,希望使這些藝術照片能夠達到畫冊的印制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yōu)檫@套書選擇的攝影名家,也都已出版過大量的優(yōu)秀攝影作品,比如《沈從文的湘西》這本書的攝影,女攝影師卓雅,記得十幾年前,卓雅來找我們,說到她自己非常喜歡沈從文作品,跟蹤拍攝,拍攝了幾千個反轉膠卷,因為當時還沒有數(shù)據(jù)攝影。她先是研讀沈從文的作品,然后到沈從文的家鄉(xiāng)去,隨后看到沈從文寫到什么,她就拍什么,一路走下去一路拍下去,拍了幾千個膠卷,回來以后,她把幾千個膠卷放在兩個大冰箱中儲存,然后進行篩選,她也已經(jīng)出版了好幾本關于沈從文的畫冊,而《沈從文的湘西》這本書就是從她若干有關沈從文的攝影畫冊中精選出的作品,每張照片都和沈從文寫作的人和事相對應;再比如說,沈繼光是北京著名的攝影家,以拍攝北京的胡同見長,他拍攝過很多老北京的照片,也出版過大量畫冊和明信片,所以我們請他為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老舍的《老舍的北京》配了圖,大家翻開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單就書中配圖就彰顯出特別濃郁的老北京地方特色;另外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陸宗寅,他原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老編輯,是專門從事畫冊的編輯,具有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同時,他自己也是一位優(yōu)秀攝影家,出版過眾多畫冊,他人在上海,因此拍攝了很多江南古鎮(zhèn),出版了一系列關于江南古鎮(zhèn)的作品,這次我們請他為這套書中,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王安憶的《王安憶的上!,矛盾的《林家鋪子》等涉及到江南風情的作品,來配插圖,也就確保了這套書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因此,使得《作家與故鄉(xiāng)》這套書文字是名家作品,攝影也是名家作品,同時涉及的城市和地區(qū)又是大眾讀者特別喜歡和關注的,從而形成這套書最重要的特點:名家名作加名影名勝。對于這套圖書,我們希望于作者來說,不僅僅是文學作品,同時也是攝影藝術作品,于讀者來說,不僅僅可以閱讀欣賞,同時還可以收藏!顣昕偩庉嬂铌
  《城南舊事》林海音著沈繼光攝影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干又冷。
  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
  的大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我常?匆婍槼墙置簵5陌讐ι希瑢懼@樣幾個大黑字。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另外一個拉駱駝的,在招呼駱駝們吃草料。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
  爸爸已經(jīng)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此鼜牟恢,慢慢的走,慢慢的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們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的響。
  "為什么要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戴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
  "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刹皇敲?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上一本:周作人自編集:澤瀉集過去的生命 下一本:意境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作家與故鄉(xiāng)10冊的作者是魯迅,胡適,郁達夫,老舍,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