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開·閉·開


作者:耶胡達·阿米亥,黃福海      整理日期:2016-09-28 09:52:05

以色列當代*杰出、*國際影響力的大詩人阿米亥*代表性的詩集。譯本深受好評,上海*一家詩歌主題的書店即以“開•閉•開”命名。 
本書簡介:
  耶胡達•阿米亥(1924—2000)是以色列當代最杰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詩人,共出版過23本詩集及其他多種著作,被譯成33種語言!堕_•閉•開》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詩集,這本詩集大量引用希伯來《圣經(jīng)》,富有濃厚的歷史感,而詩人又將現(xiàn)代社會的意象疊加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上,形成一種帶有民族特色并富有意蘊的對比,具有深刻的反諷色彩。另外,這本詩集的整體結(jié)構(gòu)也深有意味,各個篇目的標題只作為主題的發(fā)展動機,并不代表該篇的全部內(nèi)涵,大多數(shù)篇目都由數(shù)首無題短詩構(gòu)成,各短詩之間又互有關(guān)聯(lián);語言平實如話,但富于機趣,而且結(jié)構(gòu)精巧,既可作單首詩看,更應(yīng)從整體考察。由是,整本詩集并非零散詩篇的拼湊,而成為一個融洽完美的整體。
  作者簡介:
  耶胡達•阿米亥(1924—2000)是以色列當代最杰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詩人,共出版過23本詩集及其他多種著作,被譯成33種語言。
  目錄:
  阿門石
  我不是六百萬人之一:我的壽數(shù)有多長?開•閉•開
  我預(yù)言往昔的歲月
  《圣經(jīng)》與你、《圣經(jīng)》與你,以及其他布道書
  我寫過《今日和他日》:榮耀就這樣走過,《詩篇》就這樣走過
  神靈變化,但祈禱在這里永存
  以色列國王大衛(wèi)還活著:你就是那個男人
  我父母的住宿之處
  那曾經(jīng)始終存在的一切
  以色列的歷程:他性即是一切,他性即是愛
  傍晚散步在鬼谷大街
  夏季和預(yù)言的盡頭
  復(fù)數(shù)的房屋;單數(shù)的愛
  目錄:
  阿門石
  我不是六百萬人之一:我的壽數(shù)有多長?開•閉•開
  我預(yù)言往昔的歲月
  《圣經(jīng)》與你、《圣經(jīng)》與你,以及其他布道書
  我寫過《今日和他日》:榮耀就這樣走過,《詩篇》就這樣走過
  神靈變化,但祈禱在這里永存
  以色列國王大衛(wèi)還活著:你就是那個男人
  我父母的住宿之處
  那曾經(jīng)始終存在的一切
  以色列的歷程:他性即是一切,他性即是愛
  傍晚散步在鬼谷大街
  夏季和預(yù)言的盡頭
  復(fù)數(shù)的房屋;單數(shù)的愛
  愛的語言•茶與炒杏仁
  精確的痛苦,模糊的歡樂:渴望的跡象無所不在
  在我生前,憑我生命
  猶太人的歷程:變化即是上帝,死亡是他的先知
  名字、名字,在他日,在如今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為什么是耶路撒冷?
  會議、會議:惡語和善言
  我的兒子應(yīng)征入伍
  秋天•愛•廣告
  誰還會記得那些記憶的人?
  猶太人的定時炸彈前言修訂版譯者跋
  最近十幾年,出版過許多關(guān)于猶太教歷史、文化理論的譯作,使中國讀者對于猶太人這個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及猶太教這個古老的宗教,有了更深的了解,F(xiàn)在,譯文出版社又計劃出版以色列文學系列,無疑對我們了解猶太教的文化,多有裨益;同時,了解猶太教的歷史,對深入理解以色列的現(xiàn)代文學,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色列文學與世界猶太文學,既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區(qū)別。以色列與印度、希臘、埃及等古老的國家不同,它們的民族與國土始終是相互依存的,而以色列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卻是新興的。談?wù)撘陨形膶W,只能從六十多年前開始,但以色列人民的文化,包括今天用希伯來語創(chuàng)作的作品,卻與它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民族的文化,處于同源共生的狀態(tài)。在談?wù)撘陨械奈膶W作品時,不能不了解這個人民的歷史。以色列的歷史很短,但它所傳承的文化源遠流長。此前,譯者只是從西方的哲學及通史著作中獲得零星的了解。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對閱讀這本詩集無疑是有直接幫助的。以下是譯者在有限的閱讀中整理出來的筆記,供讀者進一步探討研究。既是筆記,譯者間或會有所議論;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引述,其觀點并不完全代表譯者的立場。
  一修訂版譯者跋
  最近十幾年,出版過許多關(guān)于猶太教歷史、文化理論的譯作,使中國讀者對于猶太人這個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及猶太教這個古老的宗教,有了更深的了解,F(xiàn)在,譯文出版社又計劃出版以色列文學系列,無疑對我們了解猶太教的文化,多有裨益;同時,了解猶太教的歷史,對深入理解以色列的現(xiàn)代文學,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色列文學與世界猶太文學,既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區(qū)別。以色列與印度、希臘、埃及等古老的國家不同,它們的民族與國土始終是相互依存的,而以色列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卻是新興的。談?wù)撘陨形膶W,只能從六十多年前開始,但以色列人民的文化,包括今天用希伯來語創(chuàng)作的作品,卻與它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民族的文化,處于同源共生的狀態(tài)。在談?wù)撘陨械奈膶W作品時,不能不了解這個人民的歷史。以色列的歷史很短,但它所傳承的文化源遠流長。此前,譯者只是從西方的哲學及通史著作中獲得零星的了解。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對閱讀這本詩集無疑是有直接幫助的。以下是譯者在有限的閱讀中整理出來的筆記,供讀者進一步探討研究。既是筆記,譯者間或會有所議論;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引述,其觀點并不完全代表譯者的立場。
  一
  猶太人是哪些人?猶太人是希伯來語“猶大”一詞的希臘文與拉丁文譯名。最初是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希伯來人的蔑稱。公元2世紀后逐漸在全世界通用,漸無貶義。歷史上的猶太人有四種主要稱謂: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猶大人、猶太人。希伯來人指古代(公元135年大流散之前)的猶太人或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是古今猶太人的統(tǒng)稱。以色列人有時也特指分國時期的北國人(北國稱以色列國)。這時南國人被稱為猶太人。猶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意第緒語,但在宗教儀式中使用希伯來語。現(xiàn)在的以色列國將猶太人定義為一位猶太人母親所生的子女。薩特曾將猶太人定義為“被視為猶太人的人”。辛格則認為所有人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起源于中東地區(qū)的一批居民,堅信只有一個上帝,而他們是上帝選來代表他的“上帝的選民”。他們的主要經(jīng)典是《圣經(jīng)•舊約》的前五部書,包括律法和誡條。猶太人的律法和宗教習俗,使他們成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堅定而深具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猶太人在古羅馬帝國時期被逐出家園,散落于世界各地,主要在歐洲,但也有在亞洲和北非的。他們保持自有的民俗和生活方式,從不為他們周圍的民族融并。他們有獨立的聚居區(qū),俗稱“隔都”,拉比(即祭司)是他們的首領(lǐng)。他們在許多工種上受到排擠,普遍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其他人群憎恨、迫害。19世紀工業(yè)革命以后,猶太人進入中產(chǎn)階層,對所在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在東歐,猶太人依然遭受嚴重的迫害,尤其在沙皇俄國。二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死亡人數(shù)約達六百萬。20世紀中,東歐的大批猶太人逃往美國,聚居在紐約等北部城市。上海也曾經(jīng)無私地接納過眾多的猶太難民。
  猶太教一詞,兼指一個國家(猶太)及其居民(猶大的后裔),即猶太人。這種一個確定的地理位置和一個確定的種族的具體對應(yīng)關(guān)系,表明了這個宗教的特點:一個神(西奈的神)、一個民族(以色列)和一個地區(qū)(耶路撒冷)的融合。猶太教的歷史是三位一體的歷史。猶太人從世代的痛苦與折磨之中總結(jié)出一套特殊的世界觀。有些猶太人相信,上帝將永劫的痛苦加在他的選民身上,是為了鍛煉和凈化他們,而另一些猶太人對此不理解,認為那些痛苦是他們作為猶太人與生俱來的一部分。甚至認為痛苦就是善,貧窮等同于美德。正統(tǒng)的猶太教徒,無論生活在世界何地,一直都是“局外人”,因為他們的宗教習俗使他們與外界隔絕。他們感到這世界是屬于他人的,而他們自己是這世界上的生客。猶太人與其他古代民族突出的不同之點是他們的頑強的民族自尊心。猶太人只有在自己的宗教里才感到最為自在,而在地理上的延伸就是以色列,無論他們生活在世界何地,以色列都是他們的家園。
  猶太人思想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猶太人特別重視智慧和理解力:對自己民族歷史的理解,對生活的理性判斷,以及正確的思維等能力,這些是他們崇尚的美德。猶太人的禮拜儀式,每天早上要贊頌生活在四千年前的族長亞伯拉罕,而當今猶太教堂紀念的最新事件,即耶路撒冷猶太教圣殿的被毀,也要追溯到將近兩千年前。當今世界上也許只有中國和印度依然承載、見證著如此久遠的歷史。猶太人重視歷史,一如中國的老人。中國人的記憶可能是漢唐的輝煌,但猶太人的記憶大多是貧窮、迫害、流亡。
  猶太人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幽默。猶太人的幽默具有一種奇譎怪異的喜劇性,從而在深度的絕望中透出一線希望。猶太人善于嘲諷,但更善于自嘲。
  猶太文學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歷史!妒ソ(jīng)》是在不同時期由許多猶太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宗教經(jīng)典,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其中《詩篇》150首是美輪美奐的佳作,令人想起《國風》160篇。據(jù)稱,大流散時期涌現(xiàn)了約三千名詩人,他們創(chuàng)作出大量史詩,包括約三萬部詩作。20世紀,尤其在美國,出現(xiàn)了眾多的優(yōu)秀作家,如辛格、馬拉默德、貝婁,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男≌f家。而在以色列,阿米亥是猶太詩人中最著名的一位。
  二
  耶胡達•阿米亥(1924-2000)出生于德國烏爾茲堡。1936年移居巴勒斯坦。二戰(zhàn)期間與英軍的猶太人支隊一并作戰(zhàn),后又參加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戰(zhàn)爭。戰(zhàn)后在希伯來大學求學,此后長期從事大學教育。195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今日和他日》,震驚詩壇,成為戰(zhàn)后以色列新一代詩人的代表。這批年輕詩人大多在本土出生,并以希伯來語為母語,其詩歌特點是使希伯來語成為能夠描寫現(xiàn)代情感、現(xiàn)代人際關(guān)系、現(xiàn)代生存狀況的有效語言。他們深受現(xiàn)代英、美詩歌影響,采用自由詩體,與古典結(jié)構(gòu)和整齊韻式傳統(tǒng)分離,真正完成了希伯來語詩歌向現(xiàn)代詩歌的轉(zhuǎn)型。阿米亥的特點是善用反諷、悖論和玄學比喻等手法。70年代出版了《不再記憶》和《耶路撒冷之歌》等詩集,確立了阿米亥作為當今以色列最杰出詩人的地位。他出版過23本詩集及其他著作多種,被譯成33種語言,并親自將兩部詩集從希伯來語譯成英語。
  《開•閉•開》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詩集,詩集護封上的介紹文字,生動地勾勒了這部詩集的特點和內(nèi)容。“這本詩集與眾不同,它既是沉思的又是幽默的,既緊張又充滿希望,它的語言像《圣經(jīng)》一樣直白而富有蘊味。阿米亥描寫愛的語言、茶與炒杏仁,描寫欲望和愛情。他描寫一座猶太人的墓地,守墓人精通花草和一年四季,但對埋著的猶太人不甚了然;他描寫俄羅斯襯衫,它繡著愛和死亡的顏色;他描寫耶路撒冷,在這座城市里,一切都是帆:旗幟、祈禱披巾、黑外套、僧侶的法袍、卡夫坦和卡菲耶,年輕婦女的禮服與頭飾。詩人輕巧而調(diào)皮地打開了猶太人的虔敬的詩歌與祈禱中的宏大語匯,豁然揭示出詩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這些作品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在這里,有記憶的面包、遺忘的馬戲團;有對上帝和理想世界的鄉(xiāng)愁;有塵土與熱浪;有站在一旁守候的檉柳;在下一個千禧年,航班的乘務(wù)員走過來跟他說:在起飛之前,你還可以改乘第三個千禧年的班機。《開•閉•開》通過日常生活的縮微宇宙,將一個浩渺的宇宙作為禮物贈給我們。”
  美國詩人安東尼•赫克特(1923-2004)稱贊這本詩集說:“阿米亥的詩是輝煌的,它是從絕望的中東鑄幣廠里加工鍛造出來的,它始終將生命和信仰放在顯要的位置,并以宏偉的《圣經(jīng)》般的視域,展現(xiàn)出一幅靈魂的廣闊畫卷。阿米亥就像《詩篇》的作者,但他絕對屬于現(xiàn)代,同時具有傳統(tǒng)的魅力。”特德•休斯認為:“詩人們都在虔誠地談?wù)撝绾未蜷_人類的心靈之鎖,但每當我閱讀阿米亥的詩作時,我總要懷疑,在他之前究竟有誰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這本詩集的漢譯,是依據(jù)查娜•勃洛赫與查娜•克隆菲爾德從希伯來文翻譯的英文本轉(zhuǎn)譯的。阿米亥在詩中經(jīng)常引用希伯來《圣經(jīng)》,富有濃厚的歷史感;他將現(xiàn)代社會的意象,疊加在這種歷史背景上,形成一種帶有民族特色,并富有蘊意的對比,具有深刻的反諷作用。類似的手法在20世紀初曾被艾略特用過,可以追溯到英國玄學派詩人,幾乎成為現(xiàn)代詩人與傳統(tǒng)詩人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性特征之一。即使在引用《圣經(jīng)》時,作者也不乏猶太人特有的機智幽默,把對上帝的愛化為世俗的愛,超越了極端正統(tǒng)猶太教徒的褊狹。同時,作者還能熟練運用傳統(tǒng)的修辭手法,例如頭韻、雙關(guān)語,譯者也盡可能使用雙聲疊韻或詞素替換,以期達到類似的效果。另外,這本詩集的整體結(jié)構(gòu)比較特別,各個篇目的標題只作為主題的發(fā)展動機,并不代表該篇的全部內(nèi)涵,大多數(shù)篇目都由數(shù)首無題短詩構(gòu)成,某些短詩又與詩集中的其他短詩互有關(guān)聯(lián)。語言平直如話,但富于機趣,而且結(jié)構(gòu)精巧,既可作單首詩看,更應(yīng)從整體考察。這種結(jié)構(gòu)曾被作者用于組詩《阿門》,但這本詩集的篇目更多,篇幅更長,內(nèi)涵更復(fù)雜。
  這本詩集的翻譯從2003年8月開始動筆,直至2005年的暮春三月,初稿譯竟,剛好小女出生,似乎有一種象征意味。此后,因譯者才短,經(jīng)出版社一再寬限,容我不斷修改。在時斷時續(xù)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遇到難點,盡量查找資料,或求教于友人;反復(fù)推敲譯文,務(wù)求譯義精確、音節(jié)和諧。譯者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對這位詩人的敬佩,對猶太文明的尊重,以及對善與真的追求。
  這本詩集的英譯本總體上采用自由詩體,沒有韻腳也不講究音步(個別例外),但有一種特別的韻律和節(jié)奏。譯者采用翻譯界規(guī)范的對行翻譯,即原文一句,譯文也一句;行款也大致長短對應(yīng),實在難以對應(yīng)的,則根據(jù)語氣在跨行上略作調(diào)整,以期與原詩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跨行的安排上十分用心。雖然這本詩集是自由體詩,但在行文中卻有大頓和小頓之分;如果說大頓是在行尾使用句號,小頓是在行間或行尾使用逗點的話,那么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層次的停頓:有時一句話似乎已經(jīng)講完,標上句號,但在后面又綴有一個短語或短句與下一行連接,表示兩句意思是連貫的。這樣,在行云流水之中,我們還能感覺到詩行與詩行之間在語氣上的細微差異。
  關(guān)于譯詩,一般有兩種傾向的觀點:一是認為詩無達詁,因而詩不可譯。對此我不想置評,但對于決定譯詩的人,我想不應(yīng)該以詩無達詁為藉口,不求甚解就下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是認為詩要忠實于原著,內(nèi)容上要貼近原作,形式上也要照搬。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很長,讀者對詩歌形式的積習也更頑固。翻譯是一座橋梁,橋要架得恰到好處,必須兼顧兩頭。翻譯是一門藝術(shù),也正體現(xiàn)于此。本書譯者雖然向這方向努力,但有一些詞句仍然或存不解,或覺不穩(wěn),但已盡力,讀者諒之。
  希伯來《圣經(jīng)》目前還沒有完整的中文譯本,但它的核心部分與基督教《圣經(jīng)•舊約》的前五部書相仿。書中凡有經(jīng)文及人名和地名,譯者盡可能參用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的《新舊約全書》中《舊約》的通行譯本。書中提及現(xiàn)代地名,有些屬于以巴爭議地區(qū),為行文方便,注釋中一概稱以色列,敬希諒解。
  這本詩集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詩集,也是他詩集中第一個完整的漢譯本。本書于2007年4月出版之后,得到讀者的普遍喜愛,譯者深感欣慰。一轉(zhuǎn)眼近十年過去,本書在坊間已難覓蹤影,許多詩歌愛好者要求再版。這次修訂,除了訂正書中的誤譯之外,還對換行作了調(diào)整,以期更加適應(yīng)漢語詩歌的節(jié)奏。此外,譯者還對照《舊約》的通行譯本調(diào)整了個別術(shù)語;修正、充實了原有的注釋。需要說明的是,英譯本書后原有近一百條注釋,主要是《圣經(jīng)》引文的出處和對具有文化內(nèi)涵詞語的解釋,是英譯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詞語解釋對我翻譯很有啟發(fā)。但為避免繁瑣,本書只對詞語解釋部分以“原注”標示。
  本書修訂期間,出版社編輯馮濤與作者家屬及有關(guān)機構(gòu)幾經(jīng)聯(lián)絡(luò),克服諸多困難,終于促成此書的再版,在此表示真摯的謝忱。
  黃福海
  2005年10月于滬西同樂村
  2016年3月修訂阿門石
  我書桌上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阿門”兩字,
  那是一塊三角形的碎石,來自世代以前毀棄的
  猶太人的墓地。而其他那些在混亂中撒落的碎石
  成百上千地壘著,有一種強烈的思念,
  一種無盡的渴望充盈其間:
  名字搜尋著姓氏,死亡的日期
  尋找死者的生辰,兒子的名字
  尋找父親的名字,靈魂希望安息,但生辰
  渴望與它再度團圓。他們只有找到對方,
  才能得到圓滿的安息。
  只有這塊石頭,靜靜地躺在我書桌上念著“阿門”。
  可現(xiàn)在,一位悲傷的好心人用慈愛
  將這些碎石收集起來。他為它們洗盡污穢,
  逐個地拍下照片,將它們排放在
  大廳的地板上,讓每一塊墓碑恢復(fù)原形,
  成為一個整體:從碎片到碎片,
  就像死人的復(fù)活,一幅鑲嵌畫,
  一個拼圖游戲。一場兒戲。





上一本:山東火車站的故事 下一本:巴金經(jīng)典主題系列:愛的十字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開·閉·開的作者是耶胡達·阿米亥,黃福海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