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擅長兒童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其作品屢獲國際國內(nèi)大獎。因生長于蘇北鄉(xiāng)村,曹文軒的作品中貫穿始終的是一種曠達、通透的品格,其所追求的“美”與“感動”深藏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 《孤獨之旅(經(jīng)典彩繪本曹文軒專集)》分為“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兩個部分,既收錄了如《阿雛》等溫潤、純凈、動人的經(jīng)典小說,又囊括了如《柿子樹》等優(yōu)雅、精煉、富有理性思考的散文代表作。閱讀本書,讀者朋友們可以靜心體會曹文軒不同體裁作品所蘊含的文學魅力。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于江蘇。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xié)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經(jīng)典作品有《草房子》《青銅葵花》《紅瓦》《根鳥》《細米》《天瓢》《大王書》等。作品被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曾獲省部級以上學術(shù)獎、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金獎、中國作協(xié)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jié)“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shù)獎等獎項。 目錄: 短篇小說 孤獨之旅 弓 田螺 藍花 阿雛 再見了,我的小星星 散文隨筆 閑話讀書 柿子樹 天堂門 圣壇 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 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jīng)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么也沒有了。 杜雍和沉著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杜小康帶著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兒趕向前方。 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只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guī)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恒的水聲。 杜雍和現(xiàn)在只是要求它們向前游去,不停頓地游去,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于已經(jīng)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才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jīng)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xiāng)。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后,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xiàn)在,占據(jù)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革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的唯一的炊煙。它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后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jīng)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jīng)開始吃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只唯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托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里。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杜小康終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艙里的席子上。 以后的幾天,都是這一天的重復(fù)。 這一天,他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到達這里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zhèn)靜。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里有蘆雁的窩,明天,他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里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著,你也未必能一眼發(fā)現(xiàn)它……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安靜下來。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