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共分三編。第一編由四個章次組成。第一章以探析“荷馬其人”開篇,講述了荷馬史詩的古代境遇,介紹了近當代學者們的研究風格、學術積累、視角變化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第二章突出了人物作為敘事主體的作用,也強調(diào)了詩人的主觀能動性,由此沖擊了在荷馬史詩研究界長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神賦論的權威,動搖了它壟斷解釋詩歌來源的神學根基。第三章以赫克托耳為中心。第四章旨在揭示英雄史詩里普通人幾乎是無孔不入的存在,肯定了他們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第二編囊括第五至第九章的敘事內(nèi)容,所占篇幅相對較大。第五章旨在研討柏拉圖哲學的文學基礎,全章共分八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柏拉圖哲學的詩歌底蘊,論證了以荷馬史詩為代表的古希臘詩歌文化對他的影響。柏拉圖是一位系統(tǒng)思想家。他不僅對詩歌很感“興趣”,而且還有自己見解深刻的藝術觀和美學思想。第六、七兩章分別就此展開了討論,力圖從解讀文本和分析概念入手,盡可能充分而又不至言過其實地展示這位古希臘思想家的學術風采。第三編的涉及面比較寬廣,故擬用涵蓋面較大的“細讀經(jīng)典”一語來予以概括。 本書探討荷馬史詩中的詩學與美學,并對以荷馬史詩為源頭的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中的詩學進行探討辨析,同時引進對孔子詩論的比較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