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萍著的《中國戲曲美學史》不涉及先秦至隋唐部分,著力論及元、明、清時期的戲曲美學。在兼顧歷史真實情形的基礎上,本書以元、明、清三代為基本時間結構,在每一個朝代拈出中國戲曲美學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戲曲理論家,通過他們的戲曲理論文本,探討他們的戲曲美學思想,研究與之相關的戲曲美學命題和范疇,從而盡可能把握中國古典戲曲美學史的主要線索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其中,元代選擇了胡祗通的“九美說”、夏庭芝的《青樓集》、鐘嗣成的《錄鬼簿》、關漢卿、高明的《琵琶記》,明代選擇了李贄、湯顯祖、沈璟、王驥德、呂天成,清代到民初選擇了李漁、金圣嘆和王國維。之所以如此構思,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這些戲曲理論家的戲曲美學思想不僅屬于他們個人,也具有明顯的時代印記,是同時代同類思想的精華;二是他們的戲曲美學思想中基本關涉了戲曲美學史上一些重要的命題與范疇的討論;三是這種以代表人物為縱軸的美學史編寫體例基本可以見出中國戲曲美學史的概貌。 本書主要通過對一些有代表性的戲曲理論家的美學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戲曲美學命題和范疇的研究,把握中國戲曲美學史的主要線索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全書思想架構科學,脈絡清晰,引用資料豐富翔實,對戲曲美學理論著作及人物的選擇具有代表意義,是一部關于中國戲曲美學史的重要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