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思想者十八題


作者:劉再復     整理日期:2017-02-19 23:11:22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部分是報刊媒體的采訪錄,一部分是和一些友人的對談錄,共同點是談話而不是文章,話題包括中國貴族精神、走出民族主義、第三空間、論80年代、重新定義故鄉(xiāng)……其中所包含的是一個思想者在海外近二十年中的足音和心聲。這是一部真實的思想傳記。書中,作者拒絕壓抑自己和扭曲自己,沒有面具,該說的話就說,不情愿說的話就不說,身心是完整的,如同作者所說的,“能敞開胸懷說說由衷之言,能不迎合潮流與風氣而保持一點生命的本真與鋒芒,就是幸福。雖有鋒芒,卻不是高調(diào)”。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劉林鄉(xiāng)。1963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放逐諸神》、《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xiàn)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傳統(tǒng)與中國人》(與林崗合著)、《共鑒“五四”》、《紅樓四書》、《李澤厚美學概論》、《劉再復散文詩合集》、《劉再復文論精選》、《人文十三步》、《人論二十五種》、《雙典批判》、《漂流手記》(十卷)等四十多部學術(shù)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德等多種文字。

目錄:
  自序:思想者的尊嚴
  第一題 中國貴族精神的命運
  在鳳凰衛(wèi)視“文化大觀園”上的演講兼與王魯湘的對話
  尋回中國貴族精神的軌跡
  第二題 經(jīng)典作家的特質(zhì)——答《南方周末》夏榆問
  第三題 文學二議——與李歐梵的文學對談
  輕重位置與敘事藝術(shù)——與李歐梵的文學對談之一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運動的陷阱——與牽歐梵的文學對談之二
  第四題 走出民族主義
  走出民族主義——與香港科技大學勵建書教授的時話
  民族主義再起?——與李澤厚的對話
  第五題 告別語言暴力
  第六題 知識分子與第三空間
  知識分子的第三空間——《亞洲周刊》王健民采訪錄
  尋求生存的“第三空間”——與女兒劍梅的對話
  “芝加哥學群”的精神取向——-劍梅的回應(yīng)
  再論“第三話語空間”——在《明報月刊》創(chuàng)刊四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第七題 人生分野與三項自由——答鳳凰衛(wèi)視“名人面對面”主持人許戈輝問
  第八題 論80年代
  答廣州《新周刊》雜志懂薇問
  答《現(xiàn)代中文學刊》編者黃平問
  第九題 漂流心態(tài)與漂流文學——答日本
  《藍·BLUE》雜志劉燕子問
  第十題 重新定義故鄉(xiāng)
  以文學放逐國家的人——答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記者方路問
  燈火一點明,黑暗就消失了——與新加坡《圓切線》雜志柯思仁等的對談
  第十一題 無罪之罪與懺悔意識
  無罪之罪和歷史共業(yè)——與加拿大粱燕城的對談
  中國文學中的懺悔意識——答香港城市大學《校訊》編者陳舒萱問
  第十二題 《紅樓夢》的悟性閱讀
  大洋彼岸說“紅樓”——答《瞭望東方周刊》楊天問
  “紅樓”真俗二諦的互補結(jié)構(gòu)——與劍梅對談
  第十三題 中國“尚文”的歷史傳統(tǒng)——在日本愛知
  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的演講
  第十四題 論教育學世紀
  與李澤厚關(guān)于教育的對話(1998)
  與李澤厚關(guān)于教育的二次對話(2004)
  第十五題 文學的基本要素——《羊城晚報》吳小攀采訪錄
  第十六題 “返回古典”與“回歸生命”
  返回古典——在“中國古典詩歌研究與吟賞國際討會”的演講(摘要)回歸生命——在“返回古典與走向世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演講(摘要)
  第十七題 文學內(nèi)在主體間性——與楊春時的對話
  第十八題 第二人生的心靈報告——香港浸會大學林幸謙專訪錄
  漫游者和蘇格拉底寓言
  生命向宇宙敞開
  后記





上一本:中國智慧 下一本:一勝九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思想者十八題的作者是劉再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