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集是劉慈欣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文章的合集,分為長篇科幻小說、中短篇科幻小說、、科幻評論、散文隨筆、訪談錄共五個部分。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xiāng)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云》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yǎng)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yǎng)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筑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圣戰(zhàn)〉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后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后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tǒng)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后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后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后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于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tài)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tǒng)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jié)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chuàng)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象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xiàn)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lián)生活周刊〉關于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么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百度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于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xiàn)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xiàn)——〈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xiàn)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xiàn)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并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