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2021-07 歷史名場面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9 15:46:49

  《孔子大歷史》寫孔子的成長和轉型,寫孔子的執(zhí)著與妥協(xié);細描圣人生活世界,還原孔子生平真相,發(fā)千載未發(fā)之隱覆;品味貴族時代風貌,追尋古代政治文明。貴族社會為何漸行漸遠,世襲寡頭政治有何頑疾,歷史出路又在何方?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現(xiàn)早期華夏的質樸與洪荒,文明濫觴期的脈動與嬗變。
  本書是孔子傳記。生動書寫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層單親家庭中成長,一步步做到魯國最大的官“大司寇行攝相事”,同時也見證了春秋末期各國內政外交的風云變幻與奇聞軼事?鬃釉庥稣问б夂笾苡瘟袊,終究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從政理想。但他的學說經后人的傳承與解釋,流傳后世,他也被弟子“制造”成了至圣先師。
  我們通常的印象中,孔子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個抽象的人物!犊鬃哟髿v史》正是要去掉孔子的這層“圣人”光環(huán),還原他作為普通人的成長歷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憂懼,也有困惑、糾結與執(zhí)著。作者李碩探究了孔子面對各種人生事件的心理狀態(tài)與動機,從而描畫出一個豐富、完整的孔子形象。
  《南北戰(zhàn)爭三百年》寫兵種、戰(zhàn)術之細節(jié),補正史、古籍之缺失。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究竟怎么打?史書記載得往往不是那么詳細,本書試圖彌補正史、古籍中的這些缺陷,意圖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再度詮釋魏晉南北朝戰(zhàn)爭歷程。
  本書對各種史料進行分析與整理,從散落史書各處的戰(zhàn)爭敘述中尋找線索,借助全新的史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描繪出了魏晉南北朝各場重大戰(zhàn)役細節(jié),展現(xiàn)出豐富、生動的歷史原貌。同時,本書對騎兵和步兵的作戰(zhàn)模式和戰(zhàn)術演變做了詳細的論述,對戰(zhàn)爭中如地理、季節(jié)、財政等因素對戰(zhàn)事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討論。由此,也補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詳述之處,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對魏晉南北朝歷史進程做出了新的詮釋。
  
  《水滸尋宋》宋史名家虞云國深厚學術功底,清新散文筆調;比史書更生動,比原著小說更嚴謹。宋史名家虞云國教授依托其數(shù)十年宋史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角度打開《水滸傳》中不曾被盡覽的世界,以娓娓道來的筆調講述宋朝社會風俗百態(tài),將小說復原為一幅立體、動態(tài)的《清明上河圖》。
  37種名物及風俗規(guī)制,170余幅插圖,全面探究獨特而精妙的宋代社會細節(jié);貫通正史與筆記,糅合詩詞、話本、戲曲、繪畫,讀有所得,趣味無窮。細致勾勒活色生香、斑斕多彩的大宋王朝,一窺宋元時期制度衙署、法律宗教、社會經濟、市肆商業(yè)、科技軍事、階級身份、禮儀習俗、衣食住行、戲曲雜技、體育游戲的雪泥鴻爪。
  再現(xiàn)末路英雄的興滅聚散。地頭蛇迫害江湖女藝人的底層沖突、江州城里的官民眾生相、高唐州里統(tǒng)治階層的內部斗爭、以祝家莊為代表的豪紳農莊……作者截取小說中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場景和具體可感的細節(jié),將籠罩在《水滸》上面的層層迷霧撥開,還原為生動真切的宋朝社會生活面貌,
  
  《南宋行暮》暗弱的君上,酷烈的黨禁,輕率的戰(zhàn)爭,專擅的政治,污濁的吏風 ;加芯窦膊〉幕实廴绾文芫R天下,他又該如何謝幕? 一代權相韓侂胄,為何要罷官朱熹,平反岳飛? 富有批判精神的理學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思想整肅中爭得正統(tǒng),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從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審視宋光宗、宋寧宗的統(tǒng)治:蒙古鐵騎西征、南侵,無往不勝,西遼、花剌子模覆滅,西夏、金朝、高麗乞和......但南宋卻完全缺乏現(xiàn)實危機感。后人讀史至此,不能不為南宋扼腕和憂心。
  在某種意義上,每一個帝王就是他統(tǒng)治下那個時代的縮影。歷史人物研究作為整個史學研究的有機構成部分,較之制度史、經濟史等專業(yè)性很強的課題,其研究成果具有最廣泛的讀者覆蓋面。本書選取宋光宗、宋寧宗兩位知名度并不高的帝王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展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會問題,也分析了光寧兩朝南宋走向衰微的歷程和原因。
  《大一統(tǒng)》以時間線為脈絡,把一個看似平凡年份發(fā)生的大事依次敘來。作者利用自己的深厚學術功底,生動勾勒出眾多歷史人物面貌,挖掘出史書記載以外的另一番景象。本書既能讓讀者獲取真實可信的歷史信息,又具有相當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深刻剖析元代各項制度,解密其緣何成為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立國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歷史軌跡發(fā)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忽必烈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所采取的諸多舉措,這為他的“武功”提供了制度保障,從而創(chuàng)造了兩個“第一”的紀錄——中國大陸首次出現(xiàn)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的中央王朝,結束了長達五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使大江南北再次重為一域;首次把云南、西藏和西域劃入中華版圖,建立起疆域空前廣闊的大一統(tǒng)帝國。在本書中,作者從元代的軍事、經濟、行政、宗教等政策入手,條分縷析,以小見大,對忽必烈成功的奧秘進行了剖析。與此同時,也在文末指出元朝統(tǒng)一之后,看似政治鼎故革新、經濟欣欣向榮,但已經暴露出權臣大權獨攬貪污腐敗、百姓分等級治理民心向背的巨大弊端。使讀者能夠對這個充滿動蕩和沖突,同時也醞釀著新的社會因素的時代獲得更為宏觀而全面的了解。
  
  《南明史:1644—1662》劍橋中國史作者、明史大家——司徒琳,以翔實之筆,繪南明十八載風雨巨變;以洞徹之眼,察明朝數(shù)百年潰敗根基。內有文官黨派紛爭,外無武官英雄崛起,恰逢戰(zhàn)事眾生繚亂,體制上政治制度內部牽制消耗、外力無法使出,南明之傾根源可溯。
  本書的目的是回答“明朝為什么會滅亡”這一問題。由此出發(fā),作者司徒琳所討論的是明朝世襲君主統(tǒng)治失陷后18年的歷史進程中所映射出來的潰敗根源。 書中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主要把明朝由強變弱的原因歸結為“文武之間無法取得統(tǒng)一和協(xié)調”“大臣們在如何作為皇帝的輔弼問題上陷入了困境”。作者同時注意到以上兩點并不是僅有的兩個把明朝引入滅亡的原因,近代經濟變遷的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內部沖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敗仍是明朝滅亡主要的原因,而這內部沖突的根源,在朱元璋太祖從一開始設計官僚制度時就已埋下。隨著時間推移,文官內部的黨派紛爭、在外武官戰(zhàn)斗力淪為平庸,內憂外患,大廈將傾。
  《從漢城到燕京》理解朝鮮,閱讀中國,人氣青年歷史學者訴說張張地圖上的未知。文化認同,時代沖擊,出入珍貴史料,打造獨一無二的東亞故事。
  1592年,一場波及中日韓三國的大戰(zhàn),就在朝鮮半島開打!豐臣秀吉揮兵朝鮮,朝鮮國王連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國求救,當時的大明王朝,救,還是不救?!
  16世紀的東亞,朝鮮身為明朝藩屬,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稱“燕行使”)出使中國。這場驚動天下的“壬辰之戰(zhàn)”揭開了本書的序幕,帶出這群罕為人知的“朝鮮使者”的故事。
  從元代到清末,從漢城到燕京,從傾慕到鄙夷,無數(shù)燕行使穿梭于貢道,越過高山與深河,傳遞最新的情報和中國觀察。中國確曾居于朝鮮人世界觀的中心,明亡清盛卻成了極為嚴重的打擊,以“小中華”自居的他們,一邊咀嚼著明朝滅亡的悲傷,一邊在思索該何去何從……
  作者簡介
  《孔子大歷史》、《南北戰(zhàn)爭三百年》作者:李碩,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清華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現(xiàn)供職于新疆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從事中古軍事史、歷史地理、邊疆民族問題研究。
  《水滸尋宋》、《南宋行暮》作者:虞云國,浙江慈溪人,1948年生于上海。著名文史學者,系上海已故十大史學家之一程應镠教授的嫡傳弟子,現(xiàn)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
  《大一統(tǒng)》作者:史衛(wèi)民,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歷史系,1984年研究生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1985—1995年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政府理論、公共政策、歷史學等領域的研究。
  《南明史》作者:司徒琳,原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17世紀的政治與思想史、東亞與世界史研究、中國研究文獻學與史料學。
  《從漢城到燕京》吳政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明清史、中國近代史、中朝關系史。





上一本:2021-07 中信全網熱銷新書·科普十書 下一本:2020-10 宇宙物質起源:關于人類與太空的奧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2021-07 歷史名場面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