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堂集》是陳寅恪文集之一,收錄了《狐臭與胡臭》《贈蔣秉南序》等十余篇文章,內容涉及三國、敦煌學、中外交流、民國歷史等多方面,是了解陳寅恪先生學術研究不可錯過的資料。 《柳如是別傳》以明末清初“甲申之變”前后天翻地覆的歷史為背景,以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姻緣為線索,通過柳如是的經歷,描寫了她身邊錢謙益等士人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如何抉擇自己的歸宿。 《魏晉南北朝史講義及雜稿》覆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許多新見解、新問題、新發(fā)現(xiàn):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統(tǒng)分,陳朝是南方蠻族創(chuàng)立的朝代,東漢、孫吳和西晉的統(tǒng)治者屬于同一個階級等。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這本書包含了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等與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關的內容,涵蓋了隋唐史、民族學、社會學、考古學、文化史、語言文字學等與中古史相關的諸多領域,顯示了陳寅恪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中西文化的關系、種族與文化的界定、胡化漢化的實質等問題的高標卓識。 《元白詩箋證稿》是陳寅恪“以詩證史”的代表作,通過滿滿的考證來講白居易和元稹,借助的元白二人的唐詩來考證中后期唐史。比如,通過《長恨歌》中關于楊貴妃入宮前后的描述,考證了詩歌背后唐朝的倫理觀;又比如,“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江州司馬應著淺紅色官服,為何詩中穿的是青衫,陳寅恪從中考據(jù)出白居易原來是九品芝麻官。 如內有???,為原書缺損文字,不是亂碼。 《陳寅恪精選集》 作者簡介 陳寅恪,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并稱清華四大國學大師,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并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并稱前輩史學四大家。 陳寅恪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于德國柏林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此后曾任教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和中山大學。 陳寅恪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詩史互證”是陳寅恪在研究中用得最多的考據(jù)方法,他注重地上實物與地下實物的比較研究,利用出土資料闡釋印證文獻記載,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文獻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