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安東尼?伯吉斯就曾評價他寫下了“英語文學(xué)中最好的短篇故事”。《人性的枷鎖》《刀鋒》等長篇小說使毛姆名聞世界,而他的短篇則以編織故事的精湛技巧,對人性和社會生活的敏銳洞察,為其贏得了更多讀者,成為一種全球現(xiàn)象。 1951年,毛姆出版四卷本短篇小說全集,共收錄91個故事,并親自確定篇目和順序,為每一卷撰寫序言。本書為第二卷。 序 Preface 關(guān)于這些故事我有一點要提。讀者可能注意到,我的很多小說都是用第一人稱單數(shù)來寫的。這種寫作方式極其古老,“仲裁者”佩特洛尼烏斯在《薩蒂利孔》里就用過,而《一千零一夜》中也有不少故事是這樣講述的。這樣寫自然是為了讓讀者信以為真,因為聽一個人說這是發(fā)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總比聽到他說有誰如何如何要更可信一些。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講故事的人只需從自己的視角講他確定的事,而不知道或者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就讓讀者去想象。過去有些使用第一人稱的小說家在這方面很不小心,大段的對話是敘述者不可能聽到的,描繪的一些事件照道理他們也不可能目睹。本來用第一人稱單數(shù)寫作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方便你營造真實感,如此一來就浪費了。不過,那個講故事的人和故事中的其他人一樣,也只是一個角色,他可能是主角,可能是個看客或傾訴的對象,但他終究是個角色。作家用的這種技法是小說的技法,如果故事里的那個“我”比他——也就是作家本人——更善解人意,更清醒,更精明,更勇敢,更狡黠,更風(fēng)趣,更睿智,那么讀者諸君也請多見諒,大家要記得,作家并不是在給自己畫一幅逼真的肖像,而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角色,只為了講他筆下的那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