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冬天》講述了一個家庭貧困的少數(shù)民族大學(xué)生,因為懷揣著一個城市夢想,在全村人的資助下,只身來到上海念書;為了減輕家庭經(jīng)濟負擔,他去餐廳、建筑工地打工以獲得高昂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在工地上負傷后在一位師姐的介紹下進入一家影視文化公司兼職,在工作中認識了幾位富二代和官二代,當家庭遭遇困境、真愛遭受金錢誘惑的挑戰(zhàn),這個淳樸的山里孩子,做出了意外的選擇。冬天,是老人的希望,他們等待著外出務(wù)工的子女;冬天,是孩子的希望,因為父母終于要回家了;冬天,是這個大學(xué)生的希望,因為他守候的和守候他的將一起到來。 2008年。 夏。 倒三角狀的山群中,各種鳥叫聲此起彼伏,聲源都在三面的山上。 東邊半山腰上熙熙攘攘立著幾棟瓦礫屋頂?shù)哪痉孔;西邊半山上有幾棟磚建的平房,像是天外來客般在整個村里顯得極不合群。 這是—個藏在大山深處的村莊。 今年夏天的太陽似乎被年初的那—場大冰凍嚇退了般,有氣無力地掛在半空中,雖是仲夏,卻也涼快。 付俊心里卻悶得慌。 高考不難熬,填志愿不難熬,等待錄取結(jié)果的日子最難熬。已經(jīng)是七月下旬了,仍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在農(nóng)村沒法上網(wǎng),只能坐在家里等。 這是對心靈的考驗。 奶奶又去村頭山上的觀音殿進香了。付俊把從學(xué)校帶回來的東西收拾—遍,卻發(fā)現(xiàn)帶回來的全是—些“閑書”。 所謂的“閑書”,是相對于教科書而言的。從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到錢鐘書的《圍城》,再到沈從文的《邊城》,外加魯迅的雜文集。 付俊以為,這是他四年高中生涯結(jié)束之后留下來的最寶貴的“財產(chǎn)”。 仔細清點著這些“財產(chǎn)”,找了—個大麻袋,悉數(shù)裝了進去。提著一麻袋的“財產(chǎn)”,沉甸甸地,卻有些分量。 提著麻袋滿屋都走了—遍,仍沒找到個合適的地方來安頓。因為是瓦礫蓋的木房子,指不定什么時候雨水滲進來,就把這些“財產(chǎn)”給吞沒了。 終是不放心,左瞧瞧右看看,靈機—動,有—個地方是安頓它們的絕佳之處——_名滄。 谷倉的頂是用水泥做的現(xiàn)澆板,頂上面還有個用木材和瓦礫搭的棚,為的是天上的雨掉不進去;根基是用石頭砌起來的石柱,離地丈把高,為的是地匕的水漫不進來;無論稻谷在里面存放多久,也不會受潮。 正要開倉,便聽到門外有.人叫他的名字,于是放下手中的書走了出去。 門口站著個老婦,約摸七十來歲。稀稀疏疏的幾縷白發(fā)下面,是一張幾近凹字的臉,顴骨極高,下巴由內(nèi)往外突起,極深的眼窩子,臉上的褶皺像極這個村子四周的地形,重重疊疊,連綿不絕;從眼角到耳鬢,從嘴角到脖頸,無限向后腦勺延伸著,猛瞧一眼,還以為那褶皺布滿了整個頭部。 村里人都管這老婦叫李聾婆,她真名叫什么,已然被大家遺忘了。 P1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