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這些聞名遐邇的詩句都出自清代詩人黃仲則之筆。 他是詩歌奇材,可惜無緣生于唐宋,雖有才華,但與時代格格不入。他英年早逝,卻留下2000余首傳世詩章。 評家贊仲則詩俊逸豪放神接李白,綺麗迷離似李商隱,且將其與納蘭若容的詞,并稱清代文壇雙璧。 在本書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貫細膩優(yōu)美的文筆,通過對于黃仲則詩歌和人生經(jīng)歷的精辟評析,并將其與秦漢以來最優(yōu)秀的詩人、最經(jīng)典的詩詞作對比,真實重現(xiàn)詩歌圣子不世出的才華、悲惋曲折的一生。 作者簡介: 安意如 作家,以細膩深入的古典詩詞賞析獨樹一幟,影響廣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見》,為眾熟知。 私家標(biāo)簽:文字修行、避世之心、無常遠游、隱居自在、詩茶相契、西藏云南。 過往作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 《當(dāng)時只道是尋! 《思無邪》 《觀音》 《陌上花開》 《美人何處》安意如 作家,以細膩深入的古典詩詞賞析獨樹一幟,影響廣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見》,為眾熟知。 私家標(biāo)簽:文字修行、避世之心、無常遠游、隱居自在、詩茶相契、西藏云南。 過往作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 《當(dāng)時只道是尋! 《思無邪》 《觀音》 《陌上花開》 《美人何處》 《世有桃花》 《日月》 《惜春紀》 《再見故宮》 目錄: 卷一生如織錦 少年意氣 秋夜情濃 凌云之志 素心皎皎 風(fēng)露中宵 錦瑟流年 悲秋之氣 武林舊事 觀潮豪情 百無一用 釣臺慕賢 余情殘心 寒夜悲歌 恩師亡故卷一生如織錦 少年意氣 秋夜情濃 凌云之志 素心皎皎 風(fēng)露中宵 錦瑟流年 悲秋之氣 武林舊事 觀潮豪情 百無一用 釣臺慕賢 余情殘心 寒夜悲歌 恩師亡故 浪游之始 卷二錦灰自珍 欲游湘楚 瀟湘路遠 青衫落拓 清夢難尋 吾心悠悠 倦鳥投林 別親之悲 談經(jīng)說劍 以仙為師 狂生做伴 俱不得意 悲欣交集 名噪一時 憂本無端 舊恨心痕 卷三錦字成灰 倦眼繁華 于愿不足 歧路亡羊 來鴻去燕 流光欲轉(zhuǎn) 心事鉤沉 冰火相煎 前事舊影 飛花塵泥 不系之舟 空念綺懷 雪泥鴻爪 千山暮雪 浮萍落花 如履薄冰 錦字成灰 感動得我最深的,啼饑號寒的詩句之外,還是他(黃仲則)那種落落寡合的態(tài)度,和他那一生潦倒后的短命的死。 ——郁達夫評黃仲則吾鄉(xiāng)黃仲則,風(fēng)雪一家寒。 ——瞿秋白贈友人詩縱橫揮灑,美不勝致詞……一腔熱血,不遇于時。觀當(dāng)代文人學(xué)士皆低眉于功名利祿……因其一揮一灑,靡不真情流露,成為珠玉。 ——柔石評黃仲則 "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 羨爾女牛逢隔歲,為誰風(fēng)露立多時?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 判逐幽蘭共頹化,此生無分了相思。 ——《秋夕》 像黃鐘大呂中突然響起了一陣絲竹清悅,他的深情就這樣破空而來。 這首詩,如果隱去作者名,不用心分辨,我會覺得像李商隱的《無題》。毋庸諱言,黃仲則詩集中關(guān)于戀情的詩作,十足十地承繼了李義山撲朔迷離的情味。 有一點非常奇妙,我想是仲則詩作的特色吧!他的詩,我總能讀出似曾相識的感覺,卻又總能品出別具一格的情味,不會厭煩、膩味,這是難得的。 作為清代人,乃至于近代人(現(xiàn)代人的陳詞濫調(diào)不提也罷),面對著古典詩歌,仰視著前人構(gòu)建的文學(xué)高度,難以回避的尷尬是,主題的重復(fù),技巧的僵化,語境的喪失,詩意的減損,深度的匱乏……越來越多出現(xiàn)的是充滿匠氣的作品,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者熱衷于炫技,徒具形式,自命深刻,實則缺乏直抵人心的靈性。 令人愉悅的是,在仲則的筆下,這些令人糾結(jié)、敗興的問題都不存在。他的詩文、字句之間彌漫著熟悉的氣息,游走著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形象。可以看出傳承的影響,卻不曾局限他的創(chuàng)造力,即便基調(diào)是悲愴的、低落的,詩歌本身的活力亦不負所望。 寫秋夜懷人,甚至點明時間是秋夕(七夕),這類題材的詩作在古典詩詞中實在是不勝枚舉。 仲則這首七律的意境似足了李義山的名作《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幾乎可以將這首《秋夕》,看作是《無題》的延續(xù),情境、意旨,連背景環(huán)境都相似,詩中的主角也是在華堂喧宴的間隙,偷偷思念不能相見的情人。宴會上觥籌交錯,與人應(yīng)酬;心中輾轉(zhuǎn),外表卻要波瀾不驚。耳中聽著絲竹管弦,眼望著歌姬輕歌曼舞,心中想的是難以親近、不能謀面的情人。 這一番相思刻骨,輾轉(zhuǎn)難安,不是親歷,誰能了知?縱然親歷,又豈能奢望一言道盡?一旦情深,便連訴說的欲望也泯滅了。 李義山的“無題詩”中彌漫著一種溫雅的傷心,你能看見的似乎是一個人在撫琴,一弦一柱輕輕撫過自己的心事,這種憂傷是成人式的、收斂的情態(tài)。而仲則在這個桂子飄香的秋夜,所呈現(xiàn)的幽怨卻是少年式的,開放、明確,唯恐言之不盡,語不及情。 與李義山“無題詩”以言情為表象,內(nèi)具政治寄托不同的是,黃仲則描寫戀情的詩,意在追憶昔年逝去的一段感情,并無太隱晦的政治寄托。 年輕時總?cè)菀诪榍樗郏瑸榍樗,“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他此時深心眷戀的女子,礙于種種情由,不能與他在一起,致使他在七夕這樣情人團聚的夜晚,獨立終宵,風(fēng)露染衣,發(fā)出了“判逐幽蘭共頹化,此生無分了相思”的喟嘆——這是多么偏執(zhí)的訴說,卻飽含了感人的悲哀。 要多深的幽憾,才能讓人在無意識間穿透歲月織成的華美盔甲,觸碰到命中情愛的慘淡荒蕪? 那時還是少年的他,即使霎時間對將來的結(jié)局真相有所感知,亦不能全心相信,真正領(lǐng)悟。所謂“此生無分了相思”,看似心灰意冷,然這自憐自傷的背后,仍是熱切不息的期盼。 這首詩名為《秋夕》,即已點明是在七夕之夜所作。七夕乞巧是從漢代就興起的古俗,當(dāng)此日,人們祭拜織女、牛郎雙星。女子乞巧,兒童求慧,世間男女祈愿感情順?biāo)。這一天,是年輕男女們盛大熱鬧的情日。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汴梁的七夕節(jié)俗,云:“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jié)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 與孟元老之文相應(yīng),宋趙師俠有《鵲橋仙》一闋,細撰此日風(fēng)情習(xí)俗:“明河風(fēng)細,鵲橋云淡,秋入庭梧先墜。摩羅荷葉傘兒輕,總排列,雙雙對對;ü蠎(yīng)節(jié),蛛絲卜巧,望月穿針樓外。不知誰見女牛忙,謾多少,人間歡會! 一邊是“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一邊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世間事總是悲喜交織,難分難斷。從漢樂府開始,人們大多習(xí)慣以牛女雙星比喻相愛不得相守的男女,語意不離憐憫。如杜牧的《七夕》即嘆道:“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jīng)年離恨多! 偶爾亦有作反語者,如李義山的《七夕》詩云:“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是李義山擅用的題材,最為人傳頌的是七律《馬嵬》中的一句:“此日六軍同駐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币云溆檬聦賹χふ,尤為人稱道。其中物是人非之感,尤為叫人唏噓。 李義山以“七夕”為題材的詩作中,我最愛這首《七夕》,尤賞那句“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脫離了前人舊意——是這般廣大的悲心。 詩人的思維由傳說發(fā)散開去,想到的是人世間比織女、牽牛的際遇更值得同情和祝福的情人們。 一期一會,雖然漫長難熬,亦算是心有指望,總好過永無相見之期的絕望別離。唯有情深不見底,才能說得如此決絕甘愿,一年一度,相見總勝過不見,仲則詩“羨爾女牛逢隔歲”亦同此意。 七夕之夜,遙拜雙星,思念情人!跋嗨肌笔侨绱怂壮5囊庵,只因仲則巧妙地運用了一個“立”字,意境便破空而出,雋然脫俗。 我想詩文之精妙迷人莫過于此,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沒有什么絕對是前人沒有說過的話,用過的詞,引過的典,跋涉在相同的道路上,看著差不多的風(fēng)景,只看這看風(fēng)景的人,如何生發(fā)出微妙的心緒,營造出不一樣的文字情境。 仲則作詩擅用“立”字,按照時序來算,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此處是他的詩集中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煉字。從“羨爾女牛逢隔歲,為誰風(fēng)露立多時”,到后面的“不見故人聞舊曲,水西樓下立多時”(《湖上雜感》其一)、“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癸巳除夕偶成》)和“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綺懷》十五),都是讀來讓人心神蕩漾、難以忘懷的句子。這樣的畫面在他的詩作中屢見不鮮,斯人之深衷淵懷、飄零孤獨的形象也歷歷如在眼前了。 “風(fēng)露”、“立”、“多時”、“中宵”,這些詞組合在一起,意境全出,叫人回味再三。良宵獨立聽更漏,偏又在本應(yīng)與眾同樂的時候,以樂境寫哀——少年之心有所屬,難共人言的曲婉心意便不言而喻了。 我在清冷秋夜對月徘徊,你在冷暖人間漸行漸遠。盡管事情早已過去多年,那創(chuàng)痛卻像晨露一樣新鮮。 我讀他的詩,總覺得在看一部電影,從《秋夜曲》到《秋夕》,再到日后的《感舊》和《綺懷》,仲則不會意識到,他是一位成功編劇,通過一個個詩意的畫面,精心陳述著感情的發(fā)展、生命的演變,推進著自己的人生劇情,當(dāng)內(nèi)心日漸清晰的時候,結(jié)局,也日趨分明。 據(jù)許雋超《黃仲則年譜考略》(后文略稱“許譜”)考證,此詩系乾隆三十三年所作,黃仲則時年二十歲。詩為懷念女子之作,但不知確指何人。 近代學(xué)人林昌彝先生所著的《射鷹樓詩話》卷五,指此女為仲則借讀宜興姑母家時,姑母的婢女,為仲則所戀,可備一說;也有說是他的表妹,若如此,倒和容若不謀而合。 另有一說是,他少年時深戀的女子是一位歌姬,或者叫“船娘”。無論此女的身份如何,兩人難成眷屬,終成事實。 這樁難諧的情事,令他久久不能釋懷。 有時候阻礙人的,是感情之中內(nèi)心的搖擺猶疑,有時候,卻是現(xiàn)實中真實難以撼動的障礙。 如水的靜夜,迷離的夜晚,我獨立中宵,不能入眠,心底的你,是如此可望而不可即。 紅塵千念,一念一劫。 思念是一種難以直言、不能細述的感受,它潛伏在我心里,翻云覆雨。它是如此不可捉摸,當(dāng)我費力描述,當(dāng)我試圖說出的時候,它已悄悄變了行藏,又一次消弭于無形。 我走過迢迢山水去看你,我隔著重重時光來愛你。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那些深藏在心中的愛意和秘密……那約定的相守早已散失,不知是否還有人,在時光深處癡癡地、癡癡地等…… 桂花年年開放,心跡歲歲不同。 我還不曾年輕,就已經(jīng)蒼老。 是不是錯過了什么?是什么在愚弄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