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國學課》是一本了解國學常識的工具書,也是一本趣味性十足的國學讀本。 《每天一堂國學課》為讀者選取了國學常識中有趣、重要的內容分門別類進行介紹,您平時遇到的關于我國的歷史知識、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大部分疑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每天一堂國學課》適用于一切想要了解和掌握國學知識的人士,尤其適合青年學生、職場人士和老年人閱讀。 目錄: 第一章國家政治 “三皇五帝”都是誰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皇帝 皇帝墳墓的專門稱謂--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萬歲”一詞原是歡呼語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漢朝為何分“東”、“西” 皇袍不一定都是黃色 龍袍上的九條龍 皇帝之妻稱為“后” 女主“臨朝稱制” “立子殺母”的規(guī)矩 第二章職官制度第一章國家政治 “三皇五帝”都是誰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皇帝 皇帝墳墓的專門稱謂--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萬歲”一詞原是歡呼語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漢朝為何分“東”、“西” 皇袍不一定都是黃色 龍袍上的九條龍 皇帝之妻稱為“后” 女主“臨朝稱制” “立子殺母”的規(guī)矩 第二章職官制度 三公九卿的含義 以官職作為姓氏--“司馬” 丞相的秘書處--十三曹 “三省六部制”的具體內涵 被人誤解的“洗馬” 明清武職--提督 漢代刺史制度的作用 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 明清“大學士”也稱“中堂” 古代官員的品階 官員居喪--丁憂 丁憂制度的延伸--“奪情” 宦官掌權的東、西廠 帶有學術色彩的官署--翰林院 第三章教育科舉 古代的學制 戰(zhàn)國時期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古代女子的教科書 最早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孔子 孔門十哲 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顏回 白發(fā)蒼蒼的“童生” 大魁天下--狀元 中央官學機構--國子監(jiān) 古代學生放暑假嗎 威風凜凜的“武狀元”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第四章法律文化 “法”與“律”并不同 寬松的元代法律 古代的婚姻法--七出 秋后問斬和斬立決 大赦天下 斷獄原則--“比”、“例” 贖刑--花錢贖罪 少女上書廢除“肉刑” 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最嚴重的犯罪--不孝 第五章倫理道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四維八德 五種人際關系--五倫 長幼次序--伯、仲、叔、季 古代的行為準則--三綱五常 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內圣修養(yǎng)方法--慎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代婦女的精神枷鎖--三從四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六章稱謂文化 上古的姓和氏不是一回事 “我”在古代是一種兵器 未婚女孩的專有稱謂--黃花閨女 兇悍老婆的稱呼--河東獅吼 標榜個性的別號 “駙馬”的由來 女英雄的稱呼--巾幗英雄 創(chuàng)始人的稱謂--鼻祖 “千金”一詞本指男兒 女婿被稱為“金龜婿”的由來 第七章民俗節(jié)日 慶祝嬰兒滿月的習俗 “抓周”的禮俗 “正月不剃頭”的緣由 纏腳的習俗 古代冠禮的儀式 “福”字倒貼的由來 “本命年”的習俗 古代結婚的講究 過生日吃壽面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來歷 七夕的習俗 除夕之夜的習俗 第八章經濟賦役 井田制名稱的來歷 “均輸”與“平準” 春秋時期的田賦制度--初稅畝 休養(yǎng)生息政策 不公平的人頭稅 被強迫的無償勞動--徭役 均田制 租庸調制 兩稅法 兵民合一制度--保甲法 一條鞭法 攤丁入畝的政策 第九章衣食住行 古代“衣”和“裳”的不同 “唐裝”的演變 旗袍名稱的由來 “五谷不分”中的“五谷” 東坡肉的來歷 食材中的珍品--“八珍” “過橋米線”的傳說 門當與戶對 “登堂入室”中的“堂”和“室” “太師椅”與太師的關系 古代對抬轎子的人數(shù)規(guī)定 古老的船型--沙船 第十章古典文學 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 聯(lián)句共韻--絕句 通押一韻--律詩 屈原所創(chuàng)造的詩體--楚辭 可以演奏的詩體--樂府詩 體物寫志--賦 傳錄奇聞--唐傳奇 記述神仙鬼怪的志怪小說 散文發(fā)展的轉折點--古文運動 文學革新--宋代詩文革新運動 綺羅香澤--花間詞派 婉轉柔美--婉約派 恢弘雄放--豪放派 第十一章經史典籍 十三部儒家經典--十三經 古代的政治哲學經典--《尚書》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周公旦經典之作--《周禮》 半部《論語》治天下 四書之一--《孟子》 倫理學著作--《孝經》 萬經之王--《道德經》 兵學圣典--《孫子兵法》 中國的第一部詞典--《爾雅》 紀傳體史書的鼻祖--《史記》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文、史巨著--《三國志》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春秋》 鑒于往事,資于治道--《資治通鑒》 中國第一部國別史著作--《國語》 第十二章天文歷法 測天儀器--圭表 唐代的天文學家--李淳風 “三垣”與“四象” 二十八宿 《太初歷》 分野 干支計時紀年 二十四節(jié)氣 農歷 日晷 漏刻 十二生肖 《甘石星經》 《步天歌》 測定子午線的人--一行 第十三章宗教信仰 佛教--“大乘”、“小乘”之分 佛教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如來就是“佛” 四大菩薩 高僧大德的遺骨--“舍利” 解鈴還須系鈴人 我國第一所官修寺院--白馬寺 土地神的由來 道教的始祖--老子 門神的由來 全真七子 第十四章書畫藝術 五體書之首--篆書 隸書的起源 筆畫平直--楷書 結構簡省--草書 蔡邕創(chuàng)造的“飛白書” 筆之四德 顏筋柳骨 永字八法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漆畫 人物畫 山水畫 花鳥畫 工筆畫 寫意畫 第十五章音樂戲曲 六代樂舞 亡國音樂--靡靡之音 亂世之音--鄭衛(wèi)之音 為何要稱“五音不全” 古代的定音方法--十二律 下里巴人 陽春白雪 霓裳羽衣舞 知音難覓--《高山流水》 國粹--京劇 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 河南梆子--豫劇 川劇中的“變臉” 自唱自樂--黃梅戲 第十六章建筑園林 修建萬里長城的目的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有9999間房的北京故宮 皇家園林--頤和園 最大的壇廟建筑--天壇 清涼行宮--避暑山莊 石窟藝術寶庫--龍門石窟 北京人住的四合院 平遙古城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達拉宮 江南三大名樓 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 第十七章醫(yī)藥養(yǎng)生 “岐黃之術”--中醫(yī)學 行醫(yī)被稱為“懸壺”的由來 27年成一書--《本草綱目》 華佗的五禽戲 “牽機藥”的名稱來歷 我國最早記錄病歷的人 清代的御藥房 古代對醫(yī)生的稱呼 鈴醫(yī)--游走四方的民間醫(yī)生 我國古代有醫(yī)院嗎 病入膏肓--“膏肓”是什么 御醫(yī)--皇室的專門醫(yī)生 “虎撐”--古代行醫(yī)者的護身符 第十八章成語典故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 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爭相圍觀的后果--看殺衛(wèi)玠 “紙上談兵”的趙括 “十二金牌”的來歷 “一字之師”的說法 “糟糠之妻”的由來 兩家聯(lián)姻稱為“秦晉之好” “宋襄之仁”要不得 劉禪“樂不思蜀” “江郎才盡”中的“江郎”是指誰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