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空間的敦煌


作者:(美)巫鴻     整理日期:2022-04-13 10:12:03


  近一個世紀之前,陳寅恪先生在《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中寫道:“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況是敦煌文獻和敦煌藝術的新材料將引出新的研究問題,今天的情況則是經多幾代學人的積累,基礎性調查和材料整理已相當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產生的新問題帶動對材料的再發(fā)掘。巫鴻的這部新作通過“空間”這一角度,調動讀者自身經驗,從敦煌城一路向西,來到鑿有數(shù)千洞窟的鳴沙山;面對撲面而來的崖壁展開歷史想象,并以人的身體為尺度,進入不同時期的洞窟空間,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質和參觀方式的明顯變化。在洞窟中,身體參與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畫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最終目光視線落在單幅畫面上,進入畫面內部空間,完成精神層面的觀看意義。因此,書中雖然廣泛借助和征引了關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卻試圖從新的層面顯示它們的意義,激發(fā)讀者調動自己的身體和眼睛,在閱讀中開啟一趟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文化之旅。
  巫鴻,著名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策展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現(xiàn)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貢獻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近年來致力于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眾多重要展覽,包括《瞬間:20世紀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2002)、《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關于展覽的展覽》(2000、2016)、《中國當代攝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禮儀中的美術》《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筑中的紀念碑性》《重屏》《廢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與展場》《榮榮的東村》等。





上一本: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下一本:考古中國:15位考古家說上下五千年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空間的敦煌的作者是(美)巫鴻,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