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先生是對當代中國學術、教育發(fā)展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本書精選了他的政論、時評、教育思考、文史講義等方面的文章,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閱讀到傅斯年先生所經歷的歷史事件以及他對中國歷史的研究。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我國近代的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著《文學革新申義》,提倡白話文,鼓吹自由思想,支持文學革命,評論社會問題,十分引人注目。1918年組織創(chuàng)辦新潮社,編輯《新潮》月刊。與《新青年》齊名。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之一。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同年在中山大學創(chuàng)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任所長。1928年受蔡元培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歷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其間先后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干事,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臺灣地區(qū)大學校長。1950年12月20日病逝。 傅斯年一生筆耕不輟,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卷)《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傅孟真先生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