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關系略論》成書于光緒二年(1876年),底本在此之前已于《萬國公報》上陸續(xù)發(fā)布,主要內容為林樂知就晚清時期中國的外交、內政問題系統(tǒng)發(fā)表的意見。林樂知在書中廣言家國大政,一方面是希望借自己的所學所知、思想言論對官紳產生影響,自上而下推動中國的漸進改革;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國在變法圖強的同時,能善待基督教。因此本書有維新實用和護教傳教的雙重用意。本書對當時中國落后方面的批評,切中要害;提出的中國謀富之法,發(fā)人深思,這對中國的長遠發(fā)展是有利的,符合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Α吨形麝P系略論》進行整理、校注和出版,意義有二:一是文獻價值。該書附錄了以往的一些稀見、難見、散見的文獻,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二是歷史價值。該書曾對晚清社會和思想界產生影響,是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和東西方交流史的頗具價值的資料。三是學術價值。對《中西關系略論》的校注是一種學術研究,本書在根本上也是一部學術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