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決的。本書的陳述,從新石器文化開始,結束于帝制皇朝退出歷史。這漫長的時距,不下于一萬年,乃是概括我們這一個復雜文化共同體演變的過程……在這幾千年來,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審察自己的歸屬和認同,也審察族群歸屬和認同的原則,應是很好嚴肅的課題,庶幾我們不被狹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 ——許倬云 許倬云教授以系統(tǒng)論的方法,圍繞著“中國究竟是什么,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復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 本書的結構體例、行文風格,均屬于“大歷史”的范疇,沒有鋪陳細節(jié),也沒有繁瑣的論證,而是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關鍵點,以及相互間的互動,來勾勒出各個時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擊節(jié)的真知灼見,也不時流露出作者對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切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