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西湖地名


作者:謝前明、史玉仙     整理日期:2023-01-17 17:21:02


  西子湖,是西湖的雅稱,源自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
宜”之句。
蘇堤,也名蘇公堤,北宋元佑四年(1089)蘇軾任杭州知州時(shí),疏浚西湖
時(shí)而筑,后人為紀(jì)念蘇軾功績而名之。蘇堤六橋,俗稱外六橋。由南而北,
分別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束浦橋(即今東浦橋)、跨虹橋。
蘇堤景點(diǎn):柏堂、竹閣、四照閣、巢居閣。
此外,還有林處士廬、六一泉(在孤山)、泌雪泉、參寥泉(先在孤山后
遷北山)、寒泉(與水仙廟相對)、石屏風(fēng)、巾子峰(又名獅子峰,在寶石山麓
)、介亭(鳳凰山下)、大小麥嶺(西湖西南,三臺(tái)山北)、豐樂樓(亦稱眾樂亭
、聳翠樓)、圓照井(凈慈寺內(nèi))、蓮花洞(凈慈寺后)、佛手巖、落石巖、象
鼻巖、聯(lián)峰(均在煙霞洞)、風(fēng)篁嶺(在龍井)、靈化洞(在郊臺(tái)天真院)、浮山
(古稱浮嶼、包山,原在江中)、登云洞(在郊臺(tái)天真院)等。
高宗建炎三年(1129),宋室南渡,升杭州為臨安府。南宋紹興八年(1138)正
式定都杭州,從此杭州成為一朝帝都,歷時(shí)一百三十余年。
南宋定都杭州后,大興土木,修建皇宮,擴(kuò)建城池,商貿(mào)繁榮,人丁興
旺,使杭州一躍成為南宋**州,世界**大都會(huì),“*美麗華貴的天城”
,城內(nèi)及西湖地名猛增,至今杭城許多街巷名稱,都源自這一時(shí)期。南宋時(shí)
,每年對西湖進(jìn)行浚治,沿湖建造大量亭臺(tái)樓閣、寺廟精舍。西湖綠水黛山
之間,形成“一色樓臺(tái)三十里”的景觀,御園、王府、大小園囿不計(jì)其數(shù),
西湖成為名副其實(shí)的“游觀勝地”。南宋時(shí),記載杭州的史料和西湖地名的
史籍比較多。以下所錄的地名中,有的可能是前朝已出現(xiàn),但南宋前地方史
籍較少,這些地名始于什么年代很難分清,具體位置有的也不詳實(shí),有待今
后進(jìn)一步考證。
南宋首創(chuàng)西湖十景,名為:蘇堤春曉、兩峰插云、柳浪聞鶯、花港觀魚
、曲院荷風(fēng)、平湖秋月、南屏晚鐘、三潭印月、雷峰落照、斷橋殘雪。
西湖周邊的山嶺名主要有:玉岑山(西湖西南緣,青龍山北面)、延壽山
、龍華山、靈石山(茅家埠西南,又名積慶山、靈石塢)、金鐘峰、寶稷山(
巨石山下)、西觀音山(錢塘門外)、七寶山(三茅觀之址)、峨嵋山(吳山)、
石佛山(胥山坡下)、瑞石山(又名紫陽山,吳山南)、金地山(城隍廟南)、寶
蓮山(吳山之北)、寶月山(胥山西坡)、草場山(峨嵋山側(cè))、寶山(在吳山,
西接淺山)、清平山(又名青平山,吳山南)、竹園山(吳山北)、狗兒山(清波
門內(nèi))、虎林山(東太乙宮內(nèi))、包山(冷水峪上)、龍山(又名臥龍山、華龍山
,今玉皇山)、馬鞍山(今名天馬





上一本:二十五史大講堂 下一本:當(dāng)代中國外交思想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西湖地名的作者是謝前明、史玉仙,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dòng)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shí),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