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泰姆斯著的《周末讀完日本史》為《周末讀史叢書》(第二輯)之一。日本——一個靠近太陽升起的地方,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 狹隘的地理空間和匱乏的資源,造就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 《周末讀完日本史》以時代為經,人物、事件為緯,精致、巧妙地將日本的歷史與現實、古典與現代濃縮在一起。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日本上至神話時代、下至當代的這幅長卷,猶如帶有濃郁的日本民族特色的浮世繪。就日本社會的復雜性和其歷史的豐富多樣性而言,本書通俗易懂、架構巧妙,圖文并茂。 目錄: 第一章神話與傳說:史前到公元500年 神之地 大地之神? 揭開歷史的面紗 第二章中國影響(公元500~800年) 佛教 大化革新 奈良 審美革命 工匠的反思 讀寫革命 神道 第三章“光之君”時代(公元800~1185年) 黃金時代? 平安京第一章 神話與傳說:史前到公元500年 神之地 大地之神? 揭開歷史的面紗 第二章 中國影響(公元500~800年) 佛教 大化革新 奈良 審美革命 工匠的反思 讀寫革命 神道 第三章 “光之君”時代(公元800~1185年) 黃金時代? 平安京 藤原氏 天臺宗 真言宗 凈土宗 鳳凰堂 《枕草子》 《源氏物語》 武士的崛起 第四章 武士和將軍(1185~1543年) 政府 鐮倉 騎士和武士 日蓮宗 禪宗 鑄劍師、雕塑家和學者 足利幕府 灰燼中的藝術 第五章 基督教世紀(1543~1639年) 織田信長 幕府將軍 新移民的到來 輝煌還是平靜? 第六章 閉關鎖國時期的日本(1693~1853年) 大都市的形成 社會階層 天皇和幕府將軍 描繪過去 繪畫 工匠藝術家 文化和文學 舞臺 學術和科學 黑暗時代的曙光? 第七章 革命與現代化(1853~1912年) 蠻夷的到來 第一印象 幕府的危機 富國強兵 文明與開化 經濟發(fā)展 外來者 外國人 全球旅游者 帝國之路 第八章 黑暗峽谷時期(1912~1945年) 時代的尾聲 大正民主 帝國和擴張主義 戰(zhàn)爭之路 太平洋戰(zhàn)爭 勝利和戰(zhàn)敗 第九章 改革與復興(1945~1973年) 戰(zhàn)敗 民主化 重新考慮 機會和雄心 誰創(chuàng)造了奇跡? 第十章 國際化和民族特性(1973~20世紀90年代) 不確定狀態(tài) 黨內角逐 國防困境 新日本人 技術 傳統 國際化 引領世界嗎? 震驚和丑聞 迷失方向 附錄 日語特點及書寫系統 國家性節(jié)日和地方性節(jié)日 飲食 大事年表 歷任天皇和女皇一覽表 日本歷代首相一覽表 日本地理區(qū)劃 歷史地名 部分日語詞匯譯名 延伸閱讀 很多古墳的斜坡上放置著各種陶制形象埴輪,如牧師、舞女、送葬者、動物、船只、房屋或其他物品。其中大部分為簡單的筒狀土制人偶。他們或許有一定作用(如穩(wěn)固墓穴),又起到了裝飾效果,同時還證明著那個身著縫制棉服或金屬盔甲的、高高在上的武士所主宰的尚武的貴族社會。埴輪現存數量之多,說明當時有專門的工匠負責大量生產。 到了公元5世紀或6世紀,在大和町,君主們聲稱其為太陽女神的后裔,維護了君主制路線的突出地位。大和制造的宗教儀式用品,如銅鏡、鐵劍的分布遠不止大和的中心地帶,表明當時較小部落或其族長承認大和的宗主權及自己的臣屬地位。這些部落或其族長被封為“侍從家族”或“地方領袖”。這些表明等級和家族的封號在當時極為重要,以至于后來有人把頒布法令懲治誣告和偽造罪歸因于大和統治者。因此,從日本國家形成開始,人們一直認為“封號”是日本顯著的文化特征。 后來在古墳中發(fā)現的諸如皇冠、金鞋子或銀鞋子等更為珍貴的寶物,一方面表明日本社會權力、財富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也表明日本與中國和朝鮮等先進文明的聯系越來越多。這一時期墓穴里發(fā)現的“勾玉”與朝鮮新羅王國王室墓里發(fā)現的完全相同。這些“勾玉”有的由產自中亞的、日本不產的玉石做成。作為最高階級的標志,幾乎所有古墳中都有八咫鏡、天叢云劍、八尺瓊勾玉。當今日本天皇在加冕禮上也會像他們的祖先一樣被賦予“三種神器”,即八咫鏡、天叢云劍、八尺瓊勾玉,來作為其尊貴地位的象征。 邪馬臺和大和日本與中國和朝鮮的交往貫穿整個彌生時代和古墳時代。江上波夫教授認為,埴輪騎手以及日益增多的與馬有關的諸如馬鞍和馬鐙等墓葬用品的出現,間接記載了4世紀馬背上的中亞征服者的大肆入侵,與接踵而至的西伯利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入侵震撼了當時的中國和朝鮮。這一時期的技術進步表明當時日本有現成的大陸老師至少是榜樣可以效仿。史上并無這段入侵的書面記載。但是,可以證明,當時日本統治者推行“前進政策”,干涉朝鮮半島政治,甚至占有其最南端的一小塊領土,這被視為日本當時的殖民地。不足為奇的是,朝鮮歷史學家淡化了這一點,當然那時朝鮮和中國對日本的影響是占主導地位的,而不是相反。當時的日語還不能書寫,于是移民成為首批抄寫員和記錄員;究梢源_定,日本文化和其大陸鄰國相比,只能算作相對成熟。 盡管日本與亞洲其他國家往來的程度與性質還有待深入研究,可以確定的是,關于日本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中國。 始于3世紀的《魏志》在其關于東方野蠻人的記載中提到了邪馬臺。日本由眾多小國組成,是“倭國的居所”(倭,即矮子)。隱居的女巫,傳說中太陽神的女兒卑彌呼,是邪馬臺國最強大的統治者,其陪葬奴婢達上百人。 邪馬臺國居民具有極易辨別的日本人的特征,如堅忍不拔而又嗜酒如命、繁文縟節(jié)。這里的人們遵紀守法,有著忠誠且任勞任怨的妻子,似乎對于外國人的到來深感恐懼。邪馬臺國就是大和國么?也許吧。它也許在九州島北部。日本學者對此問題的爭議始于11世紀,至今尚無定論。P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