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千古長城義烏兵


作者:王賢根吳潮海     整理日期:2014-07-04 11:20:33

看到你們的長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時戚繼光訓練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長,5人或7人一組,先用毛竹竿擋住倭寇,使他們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擊殺,非常有效。我們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以戚家軍—義烏兵勉勵民警
  東海波濤永難平,
  黃河之水何時清。
  義烏自古多義士,
  強將手下有強兵。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賦詩推薦
  中國歷史上,只有兩支以將帥姓氏為名的軍隊名揚千古:一是南宋的岳家軍,一是明中期的戚家軍。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主力來自浙江義烏,史稱義烏兵——南滅倭寇,北修長城,為修筑司馬臺、老龍頭等城墻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后長期堅守從山海關到居庸關西的敵臺。他們以敵臺為家,繁衍生息,在長城下發(fā)展為無數(shù)個“義烏兵”后裔的自然村落。融南北風俗文化的“義烏兵”后裔,四百多年來,以堅韌的毅力與意志,世代守護長城。該書首次掀開了這段厚重的歷史。
  長城腳下的義烏兵后裔——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四百年來以守護長城為神圣。他們的感人傳奇,走進人民大會堂,走上中央電視臺。他們的人生價值和彰顯的魅力,無不充溢著長城文化的精髓,依然崇高、堅強、不屈、雄偉。守護長城的同時,他們思望故鄉(xiāng),追尋宗族的根,堅守民族的魂。改革開放后的今天,他們千里認宗叩祖,締結“親情友好村”,兩地政府和人民共謀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作品筆觸生動,構思新穎,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一個個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著力地體現(xiàn)與弘揚了浙江地域文化、中國長城文化與中華民族宗族文化的精華。
  作者簡介:
  王賢根,浙江義烏人,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倕⒅\部大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著有紀實文學《援越抗美實錄》、《中國秘密大發(fā)兵》、《西線之戰(zhàn)》、《西部之光》、《火紅的陽光》、《鄧東哲將軍紀事》、《雷神》、《遠泉綠色之夢》,散文集《山野漫筆》、《用自己的頭站起來》等。作品榮獲多項文學獎。
  吳潮海,畢業(yè)于浙江師范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義烏市志(叢書、年鑒)主編,義烏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市政協(xié)文史委副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作品《西土如夢亦如金》、《現(xiàn)代都市不是夢》、《華山天下雄》等。文章散見于《人民日報》、《瞭望》、國務院《管理世界》、《滬港經(jīng)濟》、《中外第三產(chǎn)業(yè)》及《中國作家》、《報告文學》、《江南》、《東!返取
  目錄:
  第一章抗倭寇,戚繼光義烏招兵
  1神奇的土地
  2族親相見
  3一旅當三軍
  第二章守長城,義烏兵千里北上
  4北上!北上
  5望京樓上
  6老龍頭之謎
  7長城,活生生的族譜
  第三章長城腳下的義烏兵村落
  8“樓臺軍”的古村落
  9悠悠的鄉(xiāng)愁
  10一位哲人的目光
  11清明祭
  12長城基石第一章抗倭寇,戚繼光義烏招兵
  1神奇的土地
  2族親相見
  3一旅當三軍
  第二章守長城,義烏兵千里北上
  4北上!北上
  5望京樓上
  6老龍頭之謎
  7長城,活生生的族譜
  第三章長城腳下的義烏兵村落
  8“樓臺軍”的古村落
  9悠悠的鄉(xiāng)愁
  10一位哲人的目光
  11清明祭
  12長城基石
  13立根之臺
  14故鄉(xiāng)有多遠
  第四章英雄身后的依依深情
  15在董家口長城上
  16椴木峪媳婦樓
  17兩地書
  18飛車尋家譜
  19古墓群中的石碑
  20祖上義烏南關第一甲
  21黃崖關下
  第五章神圣的重托
  22“要在長城上守一輩子”
  23空寂中的“虎嘯狼嚎”
  24神圣的重托
  25八面來風
  26逛樓
  第六章保護長城是天職
  27走保護之路
  28市委書記點將
  29現(xiàn)實與未來
  30板廠峪
  31從“資本主義尾巴”起家
  32一位農(nóng)民的夢想
  33靈仙洞的秘密
  34驚現(xiàn)213座明窯
  35長城美食桲欏葉餅
  第七章義烏兵后裔南下尋根
  36義烏兵后裔桑梓行
  37溫馨的熱土(上)
  38溫馨的熱土(下)
  39認祖歸宗,締結“親情友好村”
  40玫瑰有約
  41回“家”的感覺真好
  第八章聯(lián)結“秦義之好”
  42引進義烏模式
  43幸福的期待
  44特殊的歡送
  45不眠之夜
  46不宣的誓言
  第九章千年守望
  47與戚繼光后裔一席談
  48歷史的豐碑習近平總書記以戚家軍—義烏兵勉勵民警
  看到你們的長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時戚繼光訓練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長,5人或7人一組,先用毛竹竿擋住倭寇,使他們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擊殺,非常有效。我們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
  推薦語: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賦詩推薦習近平總書記以戚家軍—義烏兵勉勵民警
  看到你們的長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時戚繼光訓練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長,5人或7人一組,先用毛竹竿擋住倭寇,使他們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擊殺,非常有效。我們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
  推薦語: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賦詩推薦
  東海波濤永難平,
  黃河之水何時清。
  義烏自古多義士,
  強將手下有強兵。鴛鴦陣
  丘陵坡地高高蓬蓬的棗樹上,知了不停地嘹亮著歡快的樂曲。茂密的糖梗一畈畈,無有盡頭,碧綠的葉子在秋風中沙沙地吟唱,形成一望無際的青紗帳。用雙仁棗浸泡制成的蜜棗,用糖梗榨熬的紅糖,是享譽神州的義烏特產(chǎn)。在瓜果飄香、紅葉遍野的秋色中,一支支戎裝緊束的隊伍,有的進行著步法訓練,有的揮舞各種兵器龍騰虎躍,有的還幫助當?shù)乩习傩帐湛程枪,肩挑車推,送往設在路旁的榨糖廠……在小小的義烏縣城,在南鄉(xiāng)倍磊等較大村莊的寬廣場地上,一派生龍活虎、緊張繁忙的練兵景象。
  戚繼光將這四千士兵,按不同年齡、身材高矮、武藝強弱等特點編組分隊。十二人為一隊,設隊長;四隊為一哨,設哨長;四哨為一官,置官統(tǒng)領;四官為一總,由把總率領。相當于現(xiàn)代步、炮兵中的班、排、連、營。戚繼光親自“節(jié)制”這支新軍。
  民風剽悍是義烏人的外在表象,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是義烏鄉(xiāng)風的特征。在這種鄉(xiāng)風的影響、感召下,團結協(xié)作,通力奮戰(zhàn),已成自然,當然也成為義烏兵日后特別能戰(zhàn)斗的標志。
  戚繼光深知,倭寇大多是海匪海盜,生性殘忍,獨立作戰(zhàn)能力強。義烏兵武藝高強,還要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要以全新的戰(zhàn)法,以團隊的整體力量,克敵制勝。
  當時支援浙江抗倭的各地軍隊中,有的慣用長槍、砍刀,有的善于藤牌、標槍,有的短槍揮動如風。各種兵器,有所長,也有所短。如果將各種兵器的長處,集中在一起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那在戰(zhàn)斗中就可游刃有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種陣法,在戚繼光的心中漸漸清晰起來。
  依據(jù)義烏兵遵守紀律、服從命令、配合密切、堅韌勇敢的特點,一種嶄新的作戰(zhàn)陣法創(chuàng)建了。
  這種陣法由十二人組成,剛好一隊。隊長、火兵各一人,另藤牌手、狼筅手、短刀手各兩人,長槍手四人。作戰(zhàn)陣形是:兩藤牌手在前,隊長位于中,狼筅手分別緊跟藤牌手,四名長槍手隨其后,短刀手分別跟進,火兵置于兩短刀手之間。
  先說說特殊兵器狼筅。明朝有支義軍曾用此兵器“開陣”,它利刃在頂,柄長一丈,四面竹枝,銳如狼牙,堅硬、鋒利,好似一把多頭叉,可刺可掃,又可掩護長槍手進攻,出擊時發(fā)出響尾蛇似的颯颯聲。
  藤牌是作戰(zhàn)中的盾,它體輕高大,緊密,沖擊在前,持者年輕、敏捷。狼筅體形重滯,桿直粗大,是出擊的主要兵器,持者需年富力強,老成穩(wěn)重,勇氣過人。長槍鋒利,輕便,它又是一種主要殺敵兵器,掌握者要敏捷、強健。體質(zhì)較弱者,分擔短刀手、火兵。
  攻擊時,藤牌手左手持牌,右手握刀,既掩護自己與后續(xù)前進,又可砍殺敵人,狼筅手等后續(xù)兵士貓腰前行,以免中矢。近敵時,在藤牌手的掩護下,狼筅手橫刺、縱掃,既勇猛殺傷敵軍,又掩護長槍手靈活機動地作戰(zhàn)。短刀手握釵、刀等各類兵器,一面沖殺,一面適時增援其他兵士的搏殺。
  這種長短兵器迭用、刺衛(wèi)兼?zhèn),攻防適當,能在各種地形變換陣勢的戰(zhàn)法,出擊靈活,應急方便,成雙成對,彼此相顧。所以,取了個極富想像力的名稱:
  鴛鴦陣。
  訓練一段時間,大家熟悉了這一戰(zhàn)法。有天,一位士兵沖著戚繼光提意見:“將軍,老是這樣,兵要訓呆了!”
  戚繼光覺得新奇,便問這位紅著臉的青年士兵:“依你怎么練?”
  青年士兵振振有詞:“我們打的不是一模一樣的敵人,處的也不是一模一樣的地形,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像臺上演戲,老走熟套,長期下去,不就呆了嘛!”
  這位勇于向?qū)④娞嵋庖姷氖勘,叫陳子鑾,后成為抗倭英雄。他以?zhàn)功授金華千戶,萬歷三年升任三屯營守備。三屯營位于河北遷西縣東北,是當年拱衛(wèi)京都的薊鎮(zhèn)總兵府所在地。
  此時此刻的戚將軍,覺得兵士言之有理,即問陳大成、陳祿、馮子明等一幫領兵人,他們也有同感。第二天,戚繼光就召集官兵研討戰(zhàn)法,吸收陳子鑾參加,從而在鞏固鴛鴦陣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立了“棱形陣”、“三才陣”、“兩伍陣”等多種作戰(zhàn)陣法。
  冬去春來,戚繼光沐浴徐徐吹拂的清風,望著這支行如風、撲如虎的勁旅,仿佛看到了未來。即興賦詩一首:
  “檄募婺越士,知交芳相留。當日安此盟,唯有譚郡候(譚綸)。轉眼蔚如云,士氣滿南州。才罷遠方戎,始減征途憂。”
  





上一本:大宋謎案 下一本:三國志全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千古長城義烏兵的作者是王賢根吳潮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