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民國Style


作者:葉克飛     整理日期:2014-08-19 12:44:03

關于民國歷史,我們已經(jīng)知道太多紛亂的戰(zhàn)爭和迷惘的政治,但在本書中將會看到的,是令人沉醉的風雅,叫人激情澎湃的豪言,讓人面紅耳赤的情事……說到底,民國的Style,都是人的風度。而我們?nèi)缃衲荏w味的,只能是那些留在回憶中輕輕搖曳的身姿和低聲回蕩的話語……
  事實上,從未有哪一個時代,有這么多值得我們玩味的話語。
  作者簡介:
  葉克飛,著名通俗歷史作家,著有《金庸政治學》、《殘酷世界和最愛的你》及《故人何寂寞》等。
  目錄:
  風雅
  浮沉
  豪言
  情事
  育人
  典故2.筆下臥虎藏龍“擬以任俠與愛情相并言之,庶使英雄肝膽亦有旖旎之思,兒女癡情不盡嬌柔之態(tài)。”——王度廬李安的《臥虎藏龍》,讓王度廬重生。年少時讀慣武俠小說的人,罕有不知道王度廬的,當年有不少盜版古龍小說,總少不了在前面綴上古龍的一篇舊文為序,在那篇短短的舊文里,古龍說他喜歡王度廬和朱貞木,所以去學王度廬的奇情,學朱貞木的肅殺風格。其實,王度廬影響的何止是古龍?金庸、梁羽生,乃至如今的網(wǎng)絡武俠紅人們,骨子里都未脫開王度廬的路子。有人甚至認為,沒有王度廬,就沒有日后的新派武俠小說!l的武俠,能少了那個“情”字呢?王度廬的一生可謂顛沛流離,沒過上什么好日子。他是滿人,出生于北京的窮困旗人家庭,七歲喪父,全靠母親和姐姐做傭人和做針線維持生活,因為家貧,他未曾接受過系統(tǒng)教育,十二歲就去了眼鏡鋪做學徒,又因營養(yǎng)不良、身體瘦弱、手腳不靈,很快便被辭退,他唯有刻苦自學,終于做了小學教員。當時,王度廬常去北大旁聽,那時的北大名家薈萃,他免費聽了大量課程,還常到北京圖書館看書,或去鼓樓上的“民眾圖書閱覽室”閱讀,竟打下了扎實的中外文學基礎,他后來的《寶劍金釵》、《臥虎藏龍》,都有西方文學的影子,還有弗洛伊德的分析法,又不乏中國古典文學的美感。后來,他因投稿結(jié)識了北平《小小日報》主編宋心燈,受聘做了編輯,還寫些連載的偵探小說,據(jù)說他的偵探小說均仿《福爾摩斯探案》,主角是“賽福爾摩斯”魯克及其助手,倒也有趣,可惜我未尋到。1933年后,因時局動蕩,他離開北平,輾轉(zhuǎn)流亡于陜西、山西和河南等地,還曾在陜西遭遇綠林強盜,衣物被洗劫一空,頗似《鐵騎銀瓶》中韓鐵芳在陜西一帶被匪幫劫持的經(jīng)歷。在那期間,他做過報紙編輯,當過小公務員,可他既無學歷又沒關系,性格內(nèi)向孤僻,每每被辭退,顛沛流離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在西安娶了李丹荃女士,伴他一生。他的傳奇,從青島開始,他1937年來到青島,在這里生活了十二年,寫成三十幾部小說,且多連載于《青島新民報》。他去青島,本是投靠妻子李丹荃的大伯,這位大伯生活條件相當優(yōu)越,本可安頓下來,誰知才到不久,便遭遇日軍入侵,到1938年1月,青島淪陷,大伯的房子被日軍占去,家產(chǎn)全部損失,連桌椅都被當柴燒掉。無奈,大伯便在青島的寧波路4號租了房子,大家住在一起生活。當時,王度廬有舊友在《青島新民報》工作,邀他寫連載小說。1938年6月1日,他開始連載武俠小說《河岳游俠傳》,首次使用筆名“度廬”,據(jù)說有“寒門度日”之意。這本《河岳游俠傳》屬牛刀小試,并非出版單行本,而此后的《寶劍金釵記》,則讓他聲名鵲起,連載結(jié)束不久,報社就推出了單行本,“不及一月,即已售罄。乃決定重印五千部”,不久又即售罄,于是一印再印,共售出數(shù)萬冊。之后多年間,他陸續(xù)出版《劍氣珠光錄》、《紫電青霜錄》、《寶劍金釵記》、《舞鶴鳴鸞記》、《臥虎藏龍傳》、《鐵騎銀瓶傳》和愛情小說《古城新月》、《落絮飄香》、《虞美人》、《海上虹霞》等,其中,《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和《鐵騎銀瓶》這五部曲,是他奇情武俠的巔峰之作。那時的青島,因為淪陷的緣故,此前客居的大批作家和學者都已提前離開,而一介布衣的王度廬只能選擇留下,而得以連載武俠小說獲取稿費,可謂不幸中的萬幸。只是抗戰(zhàn)期間,稿費極其微薄,所以王度廬盡管高產(chǎn),卻難維持生計,還得一邊寫著小說一邊兼職,曾在中學短暫代課,還曾在“攤販公會”做文案,在賽馬場當售票員,1946年時,更是舉家擺地攤賣春聯(lián)以度年關。據(jù)他的夫人李丹荃回憶,王度廬“寫東西很快,并不十分推敲字句,常常是振筆疾書,數(shù)頁下來一氣呵成,不留底稿,不看二遍,寫累了,便躺下來休息一會兒,抽支煙。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用的稿紙就是自己裁成的16開白紙,他用一支蘸水鋼筆蘸著墨汁豎寫,寫成一段后,看看差不多夠連載幾天的,就卷成一卷交差,F(xiàn)在想來,他如此一部接一部地寫,不打底稿,不查資料,能使寫出的故事生動感人,而且前后連貫,決無矛盾,實在不容易”,想來,王度廬并未系統(tǒng)接受教育,全靠自學,又未曾留洋開拓視野,所依仗的無非讀過的書和顛沛流離的生活體驗,卻能運筆如飛,在沒有任何可鑒資料的情況下,在那斗室里寫下數(shù)十部小說,且皆非凡品,何止是不容易,簡直是神奇。那時,王度廬的武俠小說連載被認為是“青島淪陷區(qū)苦難人民的精神慰籍”,甚至有“訂報只為看王度廬”的說法,而《青島新民報》的發(fā)行區(qū)域,也因為王度廬的連載,擴展至諸多省區(qū),這在當時的報業(yè)而言,也堪稱奇跡。當時還有不少讀者逐日剪報,將他的連載小說裝訂保存。另外,他的作品大多由當時的上海勵力出版社出了單行本,于是影響愈大,甚至非淪陷區(qū)的大后方也流行其作品,據(jù)說當年重慶就出過一位假王度廬。1943年前后,這位“李鬼”自稱“重慶大學教授王度廬先生”,表示自己為生活所迫,四處說書,專說“九華奇人”系列故事,還博得不少學生同情。此人身份雖假,可說的還真是書中故事。據(jù)李丹荃回憶,由于王度廬的作品實在動人,他在女中代課時,甚至還有對其連載小說入迷的學生跑上門來詢問結(jié)局,更有女生同情言情小說《落絮飄香》中的女主角范菊英的不幸遭遇,跑來求情,希望王度廬不要把菊英的下場寫得太慘。而他另一篇以青島為背景的言情小說《海上虹霞》,也成“潮流風向標”,有讀者專門跑去小說中提及的四方路,尋找男主角擺的攤檔,而書中多次提到的約會地點——海濱公園(如今的魯迅公園)的海灘礁石上,也成為當時青年人約會的地方。不過王度廬性格內(nèi)向,向來寡言,所以盡管名氣大,卻不愿露面,有人前來登門拜訪,他也裝病躲避。他又體弱多病,寫稿太累,健康受損,家人勸他換個職業(yè)也可糊口,他卻寫上了癮,便一直寫下去了。只是,1949年之后,他便再也寫不下去了。1949年,他前往大連,1953年赴沈陽,任中學教師,又因自己的文壇名氣,曾任沈陽市人民代表,皇姑區(qū)政協(xié)委員,文革時遭遇沖擊,與夫人下放到昌圖縣泉頭公社大葦子大隊,不久轉(zhuǎn)到泉頭大隊,1974年與夫人落戶鐵嶺市,1977年2月12日因病去世。在這28年間,他再也未寫過小說。不過王度廬一生悲苦,沒過上什么好日子,加上低調(diào)內(nèi)向,在文革中倒非文化圈里的大靶子,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他開始也被要求“靠邊站”,然后被迫進“學習班”,“不準參加革命群眾的一切活動”,但他歷史背景清楚,一直都是一介布衣小民,而且既然沉默寡言,就更沒什么反動話語,加上淡泊名利,人緣極好,罪名也就難找。但在那個荒唐年代,蛛絲馬跡都可入罪,于是王度廬也被貼了幾張大字報,比如說他不吃高粱米飯,這是“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其實是因為他胃病嚴重),又說他平時被同事們稱為“活字典”,是“資產(chǎn)階級權威”,但這樣的大字報沒什么太大的打擊性,沒法上綱上線,無法扣大帽子。至于批判會,王度廬也遭遇過,不過他的“罪行”無非是寫了很多武俠和言情小說,又人微言輕,所以批判會也是小范圍的,還多是同事,純屬走過場。李丹荃女士曾記載:“他們不知從哪里找來了一本《小巷嬌梅》(王度廬的《古城新月》的分冊),讀一段,批一段;讀到精彩之處,批者笑了,聽者笑了,王度廬也不由得笑了”——宛如一場作品研討會。只是,在這荒唐可笑的背后,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確已在1949年時結(jié)束了,滿滿當當?shù)膸资孔髌,就這樣留在了他在青島的歲月里,后人念及,只能徒填感慨。…… 





上一本:蔣介石的1949:從下野到再起 下一本:重新認識近代中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民國Style的作者是葉克飛,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