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當他去世之后,他生前的業(yè)績如果能夠影響后人十年,那他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夠影響百年,那他簡直就是一代偉人。而狄仁杰則是那種影響了整個大唐至少一百年的偉人。······然而,我們還要說,狄仁杰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又何止區(qū)區(qū)百年?想想范仲淹,想想那矗立在彭澤古縣的“三絕”之碑,難道親愛的讀者您就不能由此產生出一些綿長的感嘆嗎?更何況,當?shù)胰式芄嗜⒔磺倌甑臅r候,荷蘭人高羅佩的橫空出世更使狄仁杰這個名字走出中國,走向歐洲,走向世界,成為足以和大偵探福爾摩斯相提并論的*為睿智的中國人。而這,即使狄仁杰再聰明,大約也不會有此先見之明了。 本書簡介: 狄仁杰(630—700),字懷英,并州太原人。是著名的唐代政治家,有唐289年與房玄齡齊名的宰相,也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首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疾惡如分,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本書講述了狄仁杰作為一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杰出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系民生在身居宰相之位后,輔國安邦,對武則天的弊政多有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簡介: 郭天印,當代作家,曾著有長篇歷史小說《太原保衛(wèi)戰(zhàn)》《鄭成功》,報告文學《藍光曲》,戰(zhàn)爭幻想小說《美利堅大崩潰》《航空母艦北京號》《遠東虎在行動》,學術專著《四書五經經典故事》《流血的政治與不流血的戰(zhàn)爭》等 目錄: 第一章狄仁杰傳略 第二章能臣廉相狄仁杰 第一節(jié)北斗以南 狄公一人 第二節(jié)不是神探 確是神判 第三節(jié)不畏強暴 獨救蒼生 第四節(jié)死里逃生 二次拜相 第五節(jié)一身正氣 安邦國老 第六節(jié)勁戒佛事 廣育桃李 第七節(jié)棟梁摧兮 生命長存 第三章狄仁杰箴言狄仁杰傳略 狄仁杰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其祖最早可考是南北朝時期垅西羌族的首領,東魏時作為駐軍將領舉家來到太原。其后則世代以“太原狄氏”自居。到唐代,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緒曾任過太宗時的尚書左丞;而他的父親狄知遜曾任太子東宮內直郎以及夔州長史等職,最終大約也就是一個從五品官員,當然,生了狄仁杰這樣一個兒子應該說是這位從五品對大唐最大的貢獻。 狄仁杰少年時期即以聰慧與沉穩(wěn)著稱!缎绿茣贰杜f唐書》都記載了少年狄仁杰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們家里一個門人被殺,縣吏前來破案,家里的大人們都被叫到前廳問話去了,只有少年狄仁杰一個人在書房里繼續(xù)讀書。縣吏很生氣,或者說是有一點好奇,于是問這個孩子:“你為什么不去回答問題,難道你不是這個家里的人嗎?”狄仁杰正襟危坐,一本正經道:“我正在和書中的圣賢對話,哪有時間和你這樣的俗吏說話呢?”這段記載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字,但你看這小小狄仁杰,不是已經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那么一種沉穩(wěn)與敏捷的思辨了嗎?大約高宗顯慶五年(660)的時候,狄仁杰參加朝廷組織的明經科考試,一舉得中而進入了國家的“公務員”隊伍,先是出任一個小小的官職,叫作汴州判佐,一年后就在時任宰相閻立本的推薦下調任當時大唐第三首都并州府擔任法曹參軍,并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十多年,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的時候調入長安成為大理寺丞,也就是相當于國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梢哉f,狄仁杰在官場的快車道由此開通,此后幾年,幾乎是一年一個新崗位,當然狄仁杰在他的每一個新崗位上都取得了一般人不可能取得的成功,因而也受到最高統(tǒng)治者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青睞。狄仁杰在他的宦海沉浮中雖然也曾有過曲折甚至到了幾乎丟命的地步,但他總能遇難呈祥的經歷不能不說與武則天和唐高宗對他的信賴和庇護是分不開的。也正是在這種大的政治形勢下,狄仁杰成為了高宗和武則天最信任的救火隊長,哪里有困難就把他派往哪里,而狄仁杰也總是能夠很好地把控形勢,不僅能為朝廷滅火,而且能夠為他所到之處的那個地方造福人民。正是從這一點上來說,狄仁杰無愧于一位愛民如子的清官好官,F(xiàn)在,我們不僅能夠從《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看到一系列確鑿的證據,而且也可以從狄仁杰為官當政過的那些地方的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中對這些得到印證。有一件事情就具有特別的說服力。狄仁杰為官一生,從無劣跡可尋,更無任何的惡政記載,反倒是在他生前就有并州、寧州、魏州、彭澤四地的百姓為其建了生祠,豎了功德碑。不要小看這些“民間”的舉動。事實上,在唐代為官員建生祠、豎功德碑之類的事情并不是純粹的民間行為。按照《唐律》,凡地方有為官員建此類表彰功績之建筑物的,縣必報州,州必報朝廷,最終是要高宗和武則天這“二圣”審閱通過才可實施的。其間一旦查出有虛報事跡、沽名釣譽者,輕則罷免,重則殺頭。所以絕少有人敢冒犯這天條的。也就是說,狄仁杰的政德,不僅是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贊譽,也得到了官方,包括高宗和武則天這兩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認可。因為狄仁杰這個“清官”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清廉而已,他的清與勤,更體現(xiàn)在其真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上。狄仁杰所到之處,總能給當?shù)貛碚蔚那迕鳎鐣陌捕,法制的彰顯,經濟的繁榮。所以,狄仁杰在寧州時朝廷前來視察工作的大員要禁不住感嘆:在狄仁杰治下,這里簡直就是“天堂”。所以在狄仁杰去世之后,武則天要呼號:“朝堂空矣”“天何奪我國老早矣! 狄仁杰的不朽,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政治抱負上,同是著名政治家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對狄仁杰的評價可謂集中而準確地概括了這一點:“商有三仁,弗救其滅。漢有四皓,正于未奪。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我公哀傷,拯天之亡。逆長風而孤騫,愬大川以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一朝感通,群陰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發(fā)靈,萬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當?”毫無疑問,正是由于狄仁杰堅定的政治信念和積極嚴密的組織措施成就了他的弟子和學生,以張柬之為首的神龍五相在狄仁杰逝后五年得以實現(xiàn)大周與大唐兩個皇朝之間的替換,也正是從這一點上來說,狄仁杰無愧于開元之治的奠基人和締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