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fā)起;*多位國內著名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視角嶄新、配圖精美;*全方位培養(yǎng)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向;*讀者了解和認識近現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本書簡介: 聞一多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詩人、學者 與民主戰(zhàn)士。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紅燭》、《死水》兩 集堪稱新詩典范,在思想主題與詩藝形式兩方面均達到了較高 水準。作為苦研專精的學者,他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做出了杰 出的貢獻,上迄風雅下至唐詩,無不有開拓性的創(chuàng)見,被譽為 “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而作為為民眾吶喊的 民主戰(zhàn)士,他更是如流星般綻放出異常的光彩。盡管他經歷了 相當漫長的彷徨、徘徊與猶豫,但他最終還是找到了真理的方 向。他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把自己的命運同人民聯系到一起,從而汲取了大無畏的精神力量。面對倒行逆施、專 制獨裁的國民黨政權,他不懼威脅恐嚇、流血犧牲,將自己的 生命奉獻給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成為點亮黎明前最濃重黑暗 的搖曳燭光,為尚處于迷茫困頓中的人們指明了是非對錯,辨 清了正義與邪惡。后繼的人們踏著他鮮血染過的泥土,一步步 抗爭出新中國的美好明天。 目錄: 引言 001 一、少年立志,清華試啼001 二、旅美孤雁,高歌詠國030 三、輾轉任教,辛勤園丁058 四、抗戰(zhàn)跋涉,迅猛轉變106 五、血火抗爭,壯美詩篇164 延伸閱讀190 聞一多年譜 207前言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團火, 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挽一多先生》朱自清 聞一多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詩人、學者 與民主戰(zhàn)士。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紅燭》、《死水》兩 集堪稱新詩典范,在思想主題與詩藝形式兩方面均達到了較高 水準。作為苦研專精的學者,他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做出了杰 出的貢獻,上迄風雅下至唐詩,無不有開拓性的創(chuàng)見,被譽為 “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而作為為民眾吶喊的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團火, 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挽一多先生》朱自清 聞一多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詩人、學者 與民主戰(zhàn)士。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紅燭》、《死水》兩 集堪稱新詩典范,在思想主題與詩藝形式兩方面均達到了較高 水準。作為苦研專精的學者,他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做出了杰 出的貢獻,上迄風雅下至唐詩,無不有開拓性的創(chuàng)見,被譽為 “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而作為為民眾吶喊的 民主戰(zhàn)士,他更是如流星般綻放出異常的光彩。盡管他經歷了 相當漫長的彷徨、徘徊與猶豫,但他最終還是找到了真理的方 向。他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把自己的命運同人民聯 002 系到一起,從而汲取了大無畏的精神力量。面對倒行逆施、專 制獨裁的國民黨政權,他不懼威脅恐嚇、流血犧牲,將自己的 生命奉獻給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成為點亮黎明前最濃重黑暗 的搖曳燭光,為尚處于迷茫困頓中的人們指明了是非對錯,辨 清了正義與邪惡。后繼的人們踏著他鮮血染過的泥土,一步步 抗爭出新中國的美好明天。 聞一多并非僅僅是一個枯坐書齋不問世事的純粹學者,而 是愿意用所學來求得可用于現實的真理的知行合一之人。他性 格耿直,為人坦率,遇不平則鳴、則怒發(fā)沖冠、則為之挺身而 出。他堅信并用自己的一切捍衛(wèi)著“自由”、“民主”、“和平” 等最基本的公民權利,即使千萬人畏葸不前,他仍慷慨獨往。 在那樣一個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真理被踐踏、人權被蔑 視、國家被凌辱、文化被歪曲,他舉目四望而不見來者,遺世 獨立的高標自舉注定將他推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險惡境 地。他對祖國懷有一腔赤子熱血,希望為國家的文化藝術事業(yè) 盡一份力量,但時局與形勢使他勇敢地走上了爭取人民權利的 戰(zhàn)場,并最終走向了悲哀而又壯麗的犧牲。他的離世是個人的 挽歌,是學界的損失,是社會的悲劇,更是民族永不可磨滅的 傷痕與痛苦。但同時,他的犧牲不是沒有價值的,他的犧牲喚 醒了民眾,在其中閃爍著偉大的人格精神,既有對國家和民族 最熾熱的愛,又有對專制獨裁最堅決的抗爭。這種精神應當是 今天的人好好珍惜和繼承的。 目錄: 一、少年立志,清華試啼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的冬天(11月24日),聞一多誕 生在湖北省浠水縣巴河鎮(zhèn)望天湖畔的瓦屋內。巴河從這里匯入 長江,巴河鎮(zhèn)是湖北省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之一,明代曾作為 鹽米集散地而盛極一時。浠水兩岸的景色秀美動人,自古多有 文人墨客留下贊詠的詩句。這里氣候溫暖宜人、民風淳樸、物 產豐富,尤以出產優(yōu)質稻米聞名,可謂魚米之鄉(xiāng)。 浠水聞氏是當地望族,傳說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兵敗,被 俘虜后壯烈就義,一些家屬有幸逃出,便改“文”姓為“聞” 姓,以此避禍并掩人耳目,從此在浠水定居,綿延后嗣。不管 真假,文天祥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都深深烙印在了這個家 族的精神血脈中。聞家世代耕讀,出過不少秀才、舉人,堪稱 書香門第,而聞一多出生的時候,正是這個大家族四世同堂、 興旺發(fā)達的時期,他的祖父聞子淦盡管科舉不順,但一直好讀 書、嗜詞章,廣泛搜集經史子集近三萬卷,另外還喜歡收藏字 002 畫拓片等,為下一輩的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聞子淦在離原 有舊宅一里多地的地方新建起一幢三進三出的大院落,大門上 匾額題字“春生梅閣”,兩旁對聯上書“七十從心所欲,百年之 計樹人”,院內書房名“綿葛軒”,取義《詩經》,寄托了他對子 孫的濃濃親情與殷殷期望。 聞子淦育有四子三女,次子即聞一多的父親聞廷政。聞廷政 是清末的秀才,受的本是傳統(tǒng)儒家教育,但聞一多誕生之時, 中華民族正逐步陷入深重災難,各種新思潮也開始流行。聞一多 的父親思想開明,常與兄弟在一起議論時局形勢,也接受了康有 為、梁啟超等人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贊同維新變法,《時務 報》等新報刊也得以傳入聞家,為這個古老的家族注入了新的氣 息。這些自然都會影響到年幼聞一多的思想形成。 聞一多是聞廷政的第四個兒子,除三位兄長外還有一個弟弟 家駟,在他這輩的嫡堂兄弟中排行第十一,為了稱呼方便,他的 弟弟妹妹叫他“一哥”,小一輩的子侄則稱他“一伯”、“一叔”。 他初名“亦多”,族名家驊,字益善,號友山、友三。他的名與 字號均出自《論語》!都臼掀酚性疲“益者三友”,“友直、 友諒、友多聞”。他考入清華后改名為“多”,五四運動后又改為 “一多”。 聞一多幼時體弱,一歲多時生了一場大病,叫做“熱癥”, 險些夭折,他的祖母甚至都準備了裝殮用的衣服鞋子,幸而他 不久后恢復健康,身體漸漸變得越來越好。聞家極為重視子弟 003 的教育,聞一多五歲就被送入私塾,在先生的教導下讀舊式的 啟蒙課本如《三字經》、《幼學瓊林》、《爾雅》,后來又讀四書 等經典。一年后,弟弟家駟出生,他們的祖父在新屋“春生梅 閣”里辦起自家的改良家塾,借書房之名稱作“綿葛軒小學”, 聞家子弟便在此接受最初的教育。在家塾教書的先生名叫王梅 甫,四十歲左右,畢業(yè)于師范學堂,思想開明,為人和善, 除了詩云子曰這樣的傳統(tǒng)課程外,還采用當時的新編教材教 他們博物、算學和美術,并選取梁啟超的文章讓學生誦讀, 這些文章淺近平易而又富有時代氣息,博得了學生的喜愛, 激發(fā)了他們濃厚的讀書興趣,聞一多接觸新思潮的開端正在 此處。 聞一多小時候就喜歡與兄長們比賽誦讀經典,盡管常常因 年齡小而不占上風,但他因此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兄長。他 除了白天在家塾念書,晚上回去后還跟著父親讀《漢書》,聞廷 政考取生員的考試中作的就是史論。沉沉夜晚,一燈如豆,父 子二人相對而坐,時而吟誦,時而講解,聞一多稚嫩的讀書聲 縈繞在房間里。他并非一味苦讀而不假思索,而是能以所學相 印證,舉一反三,常常以學到的古人事跡與《漢書》中類似的 部分相比較。父親對他的敏求慎思深感欣慰,從此每天晚上都 要以書中的名人言行來告誡激勵他。在學問見識增長的同時, 古人愛國愛民的精神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因為好學習愛看書,聞一多并不像其他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