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歲月歷練的優(yōu)雅:楊絳傳


作者:文方     整理日期:2016-05-07 16:42:33

在一個多世紀的滄桑歲月里,楊絳有過揪心之痛,但她以隱忍的姿態(tài),以哀而不傷的姿態(tài)平靜地活著。在生命的磨礪中,她參透了世事。她說:“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這是一本楊絳先生的個人傳記,她以百年人生智慧,教你做一個從容、優(yōu)雅的精神貴族。 
本書簡介:
  本書共有四卷,分別以為少女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以及老年時期為軸,展示不同時期的楊絳的愛情、生活、事業(yè)狀態(tài)。通過對她一生經(jīng)歷的探尋,感觸她那顆高貴優(yōu)雅的靈魂,領(lǐng)悟她卓爾不俗的思想與智慧。
  作者簡介:
  文方,80后才女,就職某都市報社,業(yè)余熱愛畫畫、寫作。生活中喜歡傾聽并記錄下那些浮沉過往,工作之余熱衷撰寫人物傳記,希望以文字的力量,描摹傳奇的軌跡。
  目錄:
  第一卷楊家有女初長成
  出身書香心系清華\003
  金風(fēng)玉露佳偶天成\021
  媒妁之言伉儷牽手\032
  德馨如蘭自有淡香\039
  第二卷一片冰心在玉壺
  牛津歲月學(xué)海泛舟\047
  初為人母舐犢情深\056
  棄虛從實心念祖國\065
  才情嶄露劇作傾城\085
  清華任教再續(xù)前緣\097
  坦蕩如竹虛懷若谷\104
  第三卷自是浮生易漂泊
  浩劫求生笑對苦難\113第一卷楊家有女初長成出身書香心系清華\ 003金風(fēng)玉露佳偶天成\ 021媒妁之言伉儷牽手\ 032德馨如蘭自有淡香\ 039 第二卷一片冰心在玉壺牛津歲月學(xué)海泛舟\ 047初為人母舐犢情深\ 056棄虛從實心念祖國\ 065才情嶄露劇作傾城\ 085清華任教再續(xù)前緣\ 097坦蕩如竹虛懷若谷\ 104第三卷自是浮生易漂泊浩劫求生笑對苦難\ 113干校生活相濡以沫\ 123清氣自留坐守圍城\ 133堅毅如梅暗香如故\ 148 第四卷百年人生寄詩文至親告別打掃戰(zhàn)場\ 159筆耕不輟再著佳作\ 175春泥情懷心系桃李\ 189鬧世歸隱追逐真理\ 196人淡如菊精神貴族\ 204跋\ 215 附錄參考書目\ 223附錄1:楊絳大事年表\ 224附錄2:楊絳語錄\ 231附錄3:楊絳作品導(dǎo)讀\ 235 前言序
  她從江南走來,走出那一片陽春三月、細雨微風(fēng),走過一個多世紀的疾風(fēng)驟雨,笑容莞爾。
  有人說,她是這混沌世界的一道碧泉,用百年的清氣洗蕩著人們的靈魂。
  有人說,她是一道人間的雋永風(fēng)景,用優(yōu)雅和淡泊的文字,滋養(yǎng)著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
  有人說,她是我們身邊最后的名媛,用一生的經(jīng)驗在書寫,她的學(xué)識和氣度讓我們高山仰止。
  她是一個有味道的女子,連靈魂都帶著香氣。
  她是一個有溫度的女子,連哲學(xué)都為之柔軟。
  她是名門之后、大家閨秀,又是一個長得端莊漂亮的女人;她還是一個身負盛名的作家、翻譯家,更是一個靈魂高尚的長者。當才、貌、德都集中到一個女子身上時,這樣的女序她從江南走來,走出那一片陽春三月、細雨微風(fēng),走過一個多世紀的疾風(fēng)驟雨,笑容莞爾。有人說,她是這混沌世界的一道碧泉,用百年的清氣洗蕩著人們的靈魂。有人說,她是一道人間的雋永風(fēng)景,用優(yōu)雅和淡泊的文字,滋養(yǎng)著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有人說,她是我們身邊最后的名媛,用一生的經(jīng)驗在書寫,她的學(xué)識和氣度讓我們高山仰止。她是一個有味道的女子,連靈魂都帶著香氣。她是一個有溫度的女子,連哲學(xué)都為之柔軟。她是名門之后、大家閨秀,又是一個長得端莊漂亮的女人;她還是一個身負盛名的作家、翻譯家,更是一個靈魂高尚的長者。當才、貌、德都集中到一個女子身上時,這樣的女子不被人關(guān)注和厚愛都難,所以楊絳注定活成了現(xiàn)代人的一味心靈雞湯。只是,要讓她在如此眾多的桂冠中選擇一頂?shù)脑挘也滤是會選擇那個最為低調(diào)的稱謂:錢鍾書之妻!是的,她是一個愿意站在丈夫背后的女人,盡管,她一生都站在錢鍾書的前面,生時,為他遮擋世俗的風(fēng)雨、生活的磨難;去后,料理他的遺事、守護他的安寧。這樣的女子,定當獨一無二。撥開歷史的薄霧,去品讀楊絳的百年人生,竟是那樣引人入勝,讓我為她的優(yōu)雅、堅韌、博愛而傾倒,為她充實的一生而深深著迷。本書以時間為線,試圖通過解讀楊絳每一個時期的故事,去觸摸她靜水深流的精神世界。因為,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便是人的整個世界。希望你和我一樣愛她。并以此文獻給那些熱愛楊絳、熱愛真理、熱愛生活的人。曾幾何時,我們以為一生很長,長到可以遺忘所有的悲傷,長到可以繼續(xù)所有的美好,長到不用去銘記那些可以永恒的瞬間;仡^再看,人的一生竟如此短暫,就像不經(jīng)意做過的一個夢,夢醒之后,斗轉(zhuǎn)星移,年華不再。才猛然警醒,該以怎樣一顆心、一種姿態(tài),面對終究會發(fā)生的失去。經(jīng)歷過了大半生的流離,楊絳和錢鍾書的生活到了晚年才終于重歸平靜。他們在書香的陪伴下東籬采菊,漫步西坡,幾年光陰一晃而過。在那張照片上,儀態(tài)優(yōu)雅的老人端坐在沙發(fā)上,儒雅縱逸的老先生倚坐在沙發(fā)扶手上,他一只手自然垂放到自己的腿上,另一只手搭著沙發(fā)椅背,像是要給清爽端方的老妻一個依靠,又像是為了拍照做出的一個自然動作。兩人都戴一副黑邊眼鏡,一起笑容燦爛地看著鏡頭,他們的笑容是那種老有所為的安定和美,是對生活感到稱心如意的踏實,相比早年的那些合影,他們的神態(tài)里多了一些慈祥幸福的氣息。他們笑容的弧度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笑容默默地展示著一對夫妻大半生的琴瑟和鳴,能讓你想到許多對于婚姻美好的祝福語。這張溫暖的生活照拍攝于1984年,他們身體無恙,心情舒適?墒,也許正如楊絳說的,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者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我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患。1991年,錢鍾書飽含熱淚地寫下: 愁喉欲斷仍無著,春腳忘疲又卻回。流水東西思不已,逝波晝夜老相催。夢魂長逐漫漫絮,身骨終拼寸寸灰。底事司勛甘刻意,此心忍死最堪哀。 錢鍾書為楊絳寫過那么多情意綿綿的好詩,可是沒有哪一首比這首更讓人備感頹傷。他的嘆息簡直肝腸寸斷:斬斷愁喉,愁思仍是無處安排,春天的腳步不知疲倦地去了又回,我的情絲不斷,像流水或東或西;歲月流逝,日日夜夜往老境上推。夢魂常常追逐著漫無目的的飛絮,一身皮囊終會因相思寸寸成灰。為什么杜牧沉迷于傷春傷別?這顆心在無望中抱著希望,最是令人悲哀。那時,他和楊絳已度過了五十幾載的溫情婚姻,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和生活中的相濡以沫已讓他們成了一對不可分割的彼此。只是,隨著一天天地走向衰老,一顆本來就童真的心,竟也變得愈加敏感。也許,越是因為相知至深,越是倍加珍惜相互攙扶的歲月,害怕哪一天,走散了彼此的緣分。然而,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3年,錢鍾書因輸尿管發(fā)現(xiàn)腫瘤而住院手術(shù)。他在里面做手術(shù),她在外面焦急等待。長達六個小時的手術(shù)后,醫(yī)院取出了腫瘤和一個壞死的腎。手術(shù)很順利,楊絳喜極而泣。住院的兩個月期間,楊絳日夜照料。她在照顧病人之余,也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愿。那年,已80歲高齡的楊絳已經(jīng)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人了,她將父親楊蔭杭在二十年代發(fā)表于各大報刊的評論文章整理成冊,她仍然思路清晰,文采斐然。后來,這本《老圃遺文集》順利出版,這是楊絳對父親一生清風(fēng)正氣的紀念,也為今天的法律研究者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資料。超負荷的勞動一點點地損耗著老人的健康,丈夫出院回到家,楊絳自己身體卻出問題了。她覺得自己像一杯水,杯子在旋轉(zhuǎn),水就隨著旋轉(zhuǎn)。走路如踩在云霧里,飄飄忽忽,即使一輛汽車駛過,也要隨風(fēng)欲倒。此前的過度勞累對年邁身體的透支,讓她真正成了一個弱不禁風(fēng)的老人。經(jīng)醫(yī)生診斷,才知道自己患了冠心病。她知道,這是丈夫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她不能倒下。盡管他們的女兒盡量抽時間看望父母,但是內(nèi)心堅韌的楊絳體諒工作繁重的女兒,她更愿意自己照顧丈夫的病體。她買了很多中藥,每天煎藥熬湯。一邊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身體,一邊細致地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她的虛弱看在錢鍾書眼里,便是無盡疼惜。曾經(jīng)她是那么無所不能,當大家庭的兒媳婦時,她能將家庭打理得有條不紊,在思想運動中,能將廁所打掃得干凈如新,棄家而逃后,能很快將一間久已無人居住的宿舍收拾得溫暖整潔?墒侨缃,她虛弱的身軀已無法承受更多的重擔。她在日記里寫下:“6月5日,我午后睡得一覺,鍾書喜極而泣。8月7日,午后睡著,鍾書喜極,謝謝我。”他們對彼此的感恩沒有因病痛而轉(zhuǎn)移,沒有因日久而麻木,穿過日久天長的歲月,變得愈加動人。但即使老病相催,即使身體孱弱,他們?nèi)圆桓难排d。年輕時兩個人在一起最常玩的,便是填詞猜詩的文字游戲。然而,此時被稱為“古今中外文化熔爐”的錢鍾書,也早成為別人難以比肩的文化泰斗,甚至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獨特標簽。作為世界上最懂他的那個人,楊絳深知錢鍾書的作品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在楊絳的建議下,錢鍾書將寫于早年的那些詩作拿了出來,他們要將這些寶貴的作品結(jié)成集子,為國學(xué)文化做一點貢獻,也為他們的人生留下一個更完美的紀念。三里河的居所里,紅袖添香的溫馨情景再次上演,兩個人開始了艱難的工作,他們一個人逐字推敲,逐句修改,一個人逐段審閱,逐篇謄抄。正是“夢魂長逐漫漫絮,身骨終拼寸寸灰”。兩個耄耋之年的老人,一邊吃藥調(diào)理身體,一邊勞神費力地工作,或許只為此生多做一些貢獻,少留一個遺憾,她要在思想老去之前,為保存他的才華和成就再做些什么。她頭暈?zāi)垦,?jīng)常看錯行,寫錯字,但是有些事,是用心血才能做成的,《槐聚詩存》就這樣誕生了。詩集選定又抄完后,他們都為共同做成這樣一件事而喜悅感動。錢鍾書拉起楊絳的手,說出了那句動人的情話: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他一生給她寫過無數(shù)暖意綿綿的情書和辭藻典雅的詩作,但是唯獨這一句白話說得最讓人動容,這是她用一生換來的評價,是一個丈夫?qū)ζ拮訌钠返碌讲湃A的最全面肯定。有人說,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錢鍾書與楊絳共度一生,他對她的高度肯定便是他們一生婚姻幸福的佐證。如果說這世上有所謂的完美,楊絳作為最完美的妻子當之無愧。他本來還想牽著她的手一起再共同生活十年,可惜天總不能遂人愿,再圓滿的宴席也要散場。1994年錢鍾書再次重病住院,卻不知,這一病就再也沒有好起來,更讓她應(yīng)接不暇的是,女兒錢瑗也于兩年后因腰疼住進了醫(yī)院。那真是楊絳的多事之秋。她一生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困難和挫折,卻從未像這次如此的悲傷無助。如果說以往那些困難都能讓她哀而不傷的話,這一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卻幾乎耗盡了她的氣力。我們甚至想象不到她是怎么度過那些歲月的。她只是一個人,以85歲高齡在兩個醫(yī)院之間來回奔波。既要做各種有營養(yǎng)的食品給丈夫送去,又要去看望日漸衰弱的女兒,做他們之間傳遞消息的信使。八十多歲的她該是多么疲憊啊!突然想起現(xiàn)代婚禮上那個永恒的瞬間,你是否愿意做他(她)的妻子(丈夫),你是否愿意無論是順境或者逆境,富;蛘哓毟F,健康或者疾病,快樂或者憂愁,你都將毫無保留地愛他,對他忠誠直到永遠?也許無一例外,所有的回答都是“我愿意”。他們的婚禮上想必沒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然而他們都做到了。據(jù)說錢鍾書手術(shù)后無法進食,只能“鼻飼”。她嘗了醫(yī)院為錢鍾書準備的飯食后,發(fā)現(xiàn)有豬肝和豆粉味兒,頗懂營養(yǎng)學(xué)的楊絳知道這些都是病中的丈夫所不宜吃的。為了他吃得足夠有營養(yǎng),八十多歲的她向醫(yī)院請求丈夫的這一份她要自己做。準備鼻飼飯食是一種非常費神的事,但是她做得一絲不茍。她做雞肉蔬菜泥,燉各種湯,兩種蔬菜或炒或煮,雞胸肉要挑得一根筋都沒有,魚肉更是不能帶一根刺。她還在中醫(yī)的指導(dǎo)下做各種有藥補作用的飲料。保姆有事辭職后,她一個人去商場采購各種食材,拎著菜籃,往返要走很長的一段路途。我們分明看得到,在回家的漫漫長路上,一個踽踽獨行的蒼老背影是怎樣的身心俱疲。她認真地料理著這些食物的時候,心里在想些什么?是不是想起她從醫(yī)院坐完月子回家后的那天,他端上桌的帶著嫩綠豆瓣的雞湯,還是1972年的早春,他們從干;氐奖本┖蟛痪迷谝惶,滿面得意地端上她愛吃的豬油年糕,為了做早餐,他第一次學(xué)會劃火柴……一個連鞋帶都系不好的人,卻愿為她親手做羹湯,因此她倍加感恩。而她,也懂得寬容他的笨拙,心領(lǐng)神會他的改變。都說他們的琴瑟和鳴的秘密來自倆人品貌的相當、靈魂的契合、學(xué)識的對等。其實,學(xué)會付出,懂得感恩,大概才是她們一生婚姻幸福的根基。那是常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楊絳卻唯有獨自承受,就像這世上的蕓蕓眾生一般,她也曾像一只陀螺,被生活的鞭子抽打著旋轉(zhuǎn)不停,他們淪陷上海期間,一邊在家輔導(dǎo)女兒功課,一邊做灶下婢支持丈夫創(chuàng)作,還能將自己的一份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名利雙收,享受為生活的一衣一食付出的充實。如果說生活的勞累對她尚且不值一提,那么看著心愛的人生命的流逝,心靈的煎熬卻是何其殘酷。楊柳又變成嫩綠的長條,又漸漸變黃飄落,驛道上又落葉滿地,一棵棵楊柳又變成光禿禿的枝干。一個被稱為二三百年才能出現(xiàn)的天才正在隕落。她每天上午去醫(yī)院探視,眼看著他一天天虛弱,以前兩人見面總說說話,后來錢鍾書無力說話,就捏捏楊絳的手,再后來只能用眼神交流了,充滿情誼的對視,于彼此也是莫大的安慰。她還要忍著悲痛,在父女倆之間傳遞消息,做這個家里的精神支柱。311是錢鍾書住過一千六百多個日夜的病房,在這間病房里,充滿了楊絳的回憶。她每天上午都要去醫(yī)院陪伴他,風(fēng)雨無阻。看著他的生命一天天走向衰弱。“我摸摸他額上的溫度正常,就用自己的手絹為他拭去眼淚,一面在耳邊輕喚:鍾書,鍾書……阿圓乖乖地挨著我。他立即睜開眼,眼睛睜得好大。沒有了眼鏡,可以看到他的雙眼皮雙得很美,只是面容顯得十分憔悴。”“他的雙眼皮雙得很美”這一句話真是讓人怦然心動。我們原本以為,當皺紋爬上臉孔,相愛的人們早已只能深愛彼此的靈魂,我們原本以為,當人久臥病榻,容顏的美丑早已無人細致端詳了。其實我們錯了,相愛的人會一直相愛,即使容顏老去。額前的白發(fā)、松懈的皮膚以及雙眼皮的褶皺,都是愛人眼中的風(fēng)景。他們一起度過了63年的漫長歲月,她與他比賽讀書,比賽做學(xué)問,他們的靈魂站在了完全平等的高度,那是她想要的愛情。她一直在實現(xiàn)著自己生活的理想,過自己理想的生活。突然想起葉芝的那首詩:“當你老了,頭發(fā)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和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時光最不留情,走過之處,總會留下濃重的陰影,帶走了年輕的容顏,帶走了蓬勃的青春,在曾經(jīng)平滑的臉上刻下了衰老的皺紋,但是,時光也是最忠誠的,唯有時光能夠驗證愛情,也只有經(jīng)過時間的千錘百煉,愛情才能更加堅定不移,有如磐石。其實,愛又何須計較,豁達純粹的愛從來都是不問得失、不計成本的,對于真正懂得的夫妻,誰愛誰更多一點,或許早已不再重要,憑楊絳的堅定和大氣,注定會堅定守望自己的幸福,連同這悲喜交織的人生也一手掌控。面對纏綿病榻的丈夫,同樣年邁體弱的她藏起了自己的脆弱和悲痛,說的話依然擲地有聲:“鍾書病重,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yǎng)自己,爭求‘夫在前,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女兒病情危急,家人擔心年邁的母親受不了打擊,帶著醫(yī)生向她報告錢瑗的病情,她也極其鎮(zhèn)靜地接受了。女兒入院后,因擔心楊絳年事已高,又得照顧病重的丈夫,沒有人敢向她吐露實情,直說是骨結(jié)核,她也只當女兒是舊疾復(fù)發(fā),在醫(yī)療條件尚不發(fā)達的年代,是她曾用濃濃的母愛治愈了女兒的病,一向樂觀的她一定也相信這次也會很快康復(fù)。錢鍾書入院已兩年有余,以她的心地澄澈,不會不知道丈夫恢復(fù)健康的希望渺茫,她只希望能夠與女兒依偎相守,共度余生。只是沒想到打擊來得如此突然,她唯一的女兒,讓她一輩子牽腸掛肚的女兒,她生平最為得意的杰作,就這樣從她身邊走了。“她鮮花般的笑容還在我眼前,她溫軟親熱的一聲聲‘娘’還在我耳邊,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沒有了,就在這一瞬間,我也完全醒悟了。”她多次形容女兒的笑容“如鮮花般”,那是每一個母親最手到擒來的表達,也是最直觀的感受,無論是詩書滿腹,還是目不識丁,女兒的笑容,在母親眼中大概都是一樣的燦爛。那一定是她一生中最悲痛的時刻。那種心痛到麻木的感受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她只好用鏡頭般的語境表達了當時的心碎:“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撐裂了。只聽得啪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fēng),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時光穿梭回60年前,那時她初做母親,便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在國外得知母親離世的消息,她悲苦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會慟哭,哭個沒完,鍾書百般勸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悲苦。但是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鍾書的百般勸慰,我那時候多么幸福。”可是此刻,她業(yè)已失去了盡情啼哭的資格,那個曾經(jīng)寬厚溫存的書生的肩膀,也已不再能為她遮擋人世間的凄風(fēng)苦雨,女兒走了,可是她依然要用羸弱的身軀為他撐起一個家。那是1997年,那一年香港回歸祖國,普天歡慶。女兒像一朵早凋的花,在她的人生和事業(yè)最美綻放的時期,便以最沉默的姿態(tài)飄入泥土。作為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作為一個治學(xué)嚴謹?shù)慕處煟鳛橐婚T新學(xué)科“英語文體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她帶著對母親的眷戀,帶著對學(xué)生的熱愛,帶著對事業(yè)的追求,在睡夢中安然離去。可是,她還有許多塵世的情緣未能來得及了斷,她所任教的北師大外語系的師生們舍不得她,將她的骨灰?guī)Щ匦@,埋在她每天都要走過的一棵雪松樹下,這個將一生都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的女子,從此長眠在這里。 
  





上一本: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下一本:潮流與點滴:陶希圣回憶錄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歲月歷練的優(yōu)雅:楊絳傳的作者是文方,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