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棘手的地方是,它的首發(fā)癥狀很難對付,因為那往往就是猝死!薄~克爾·菲爾普斯醫(yī)生。 按照這句話,我早該死翹翹了。但是多虧現(xiàn)代醫(yī)學,雖然百分之百得了心臟病,可還活得好好的。用一句綠茵場上的術(shù)語來說,我獲得了人生加時。 2011年10月28日,我54歲,做了六個半小時的心臟手術(shù),把我原來的瓣膜換成人工的,還做了心臟搭橋。要不是這次手術(shù),10個月后我就會死于冠狀動脈瘤和心臟衰竭。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鼓勵人們,尤其是男人,都去檢查一下自己的心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臟病,就這么不明不白地丟了性命。男人尤其不愿意重視健康問題,在這點上不如女人。 另外,這本書里還提到了音樂,描述了旋律神奇的療效。這不僅是我自己的“心路歷程”的記錄,也是我和音樂的故事的記錄。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我有幸認識了一些偉大的音樂家,其中有幾個人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本書不僅記敘了我的個人經(jīng)歷,更代表了我在幫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方面的努力。 作者約翰·托格諾里尼是一名歷史教師,曾獲悉尼科技大學傳播學的一級榮譽學位,并有西悉尼大學的中等教育文憑。在成為歷史教師之前,他曾從事過諸多藍領(lǐng)的工作。他從1987年起開始從事社區(qū)廣播工作,曾為澳大利亞國家廣播電臺(ABC RN)制作了四部廣播紀錄片,并出品了三部電影。他的第一本著作《山城謀殺案》出版于2010年,一戰(zhàn)系列歷史小說《兄弟》主要講述1916年至1918年間發(fā)生在法國和比利時西部前線的故事。除去作家的身份,他還是一名音樂家和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