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國學大師叢書:林語堂評傳


作者:劉炎生     整理日期:2015-04-25 14:58:55

本書以林語堂一生的主要經歷為經,以他的國學研究活動為中心內容,將他的社會批評活動和文學活動穿插其中,全面評述了他在語言學、文藝學、文化學、哲學、歷史學等方面的觀點和著述,闡述了他向西方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貢獻。本書材料廣博翔實,用新的觀點評價復雜現(xiàn)象,敢于推翻一些傳統(tǒng)的看法,實為近年來林語堂研究的新成果
  目錄:
  總序張岱年/001
  重寫近代諸子春秋錢宏(執(zhí)筆)/004
  序諸孝正/001
  英文提要/001
  前言/001
  第1章早年的文化熏陶/001
  1.1“山地的孩子”/001
  1.2在尋源書院/004
  1.3在圣約翰大學/005
  第2章出國游學前后的文化汲納/008
  2.1在清華學校/008
  2.2在哈佛大學/011
  2.3在樂魁索、耶那和萊比錫大學/014
  第3章重返北京初年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及其他/016
  3.1執(zhí)教北京大學/016總序張岱年/001重寫近代諸子春秋錢宏(執(zhí)筆)/004序諸孝正/001英文提要/001前言/001第1章早年的文化熏陶/0011.1“山地的孩子”/0011.2在尋源書院/0041.3在圣約翰大學/005第2章出國游學前后的文化汲納/0082.1在清華學校/0082.2在哈佛大學/0112.3在樂魁索、耶那和萊比錫大學/014第3章重返北京初年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及其他/0163.1執(zhí)教北京大學/0163.2提倡用科學方法研究國學/0173.3研究語言學/0173.4首倡幽默/0223.5批評泰戈爾的說教/024第4章《語絲》時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致力于社會批評/0264.1參加語絲社/0264.2主張徹底改造“國民性”/0284.3斥責紳士名流的“高調”/0324.4抨擊“勿談政治”/0334.5支持“女師大”學生的正義斗爭/0344.6“首都革命”中的勇士/0374.7“費厄潑賴”—由贊同到擯棄/0384.8“三一八”慘案發(fā)生后的悲憤/0414.9“打狗運動”的急先鋒/0454.10對執(zhí)政府和“叭兒狗”的總攻擊/0484.11被迫逃亡/050第5章在廈門大學和武漢革命政府期間的文化活動/0525.1出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兼國學院總秘書/0525.2繼續(xù)從事語言學研究/0535.3反對扼殺國學研究/0565.4“沒有盡到地主之誼”/0585.5終于離開廈門大學/0605.6“投身加入武漢的國民政府服務”/0615.7抨擊“東方文明”/0635.8“對那些革命家也感到膩煩”/065第6章到上海后的國學研究和對東西文明的態(tài)度/0666.1重逢魯迅與在中央研究院任職/0666.2不滿黑暗現(xiàn)實/0686.3《子見南子》事件/0716.4語言學研究取得新的成果/0726.5在東吳大學任教和編寫英語教材/0736.6論東西文明/0756.7論白璧德的古典主義與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078第7章《論語》前期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0817.1創(chuàng)辦《論語》/0817.2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宣傳主任”/0877.3歡迎蕭伯納/0907.4譏評時政/0927.5進一步提倡幽默/0967.6提倡性靈/1027.7提倡語錄體/1067.8提倡俗字(簡體字)/107第8章創(chuàng)辦《人間世》、《宇宙風》和寫作《吾國與吾民》/1128.1創(chuàng)辦《人間世》/1128.2暢談小品文的特性/1138.3西方小品文藝術和中國小品文傳統(tǒng)/1158.4“到底是前進的”/1188.5創(chuàng)辦《宇宙風》/1208.6反對文學成為“政治的附庸”/1208.7重視古代文化遺產/1228.8“盡了它們的使命”/1248.9《語言學論叢》和《大荒集》、《我的話》出版/1278.10《吾國與吾民》的寫作由來/1288.11《吾國與吾民》的不同反響/1308.12《吾國與吾民》是一部怎樣的書?/1328.13舉家旅美/138第9章在海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宣傳抗日救國/1409.1旅美之初/1409.2《生活的藝術》轟動美國/1429.3《生活的藝術》的內涵/1449.4宣傳抗日救國/1539.5編寫《孔子的智慧》/1559.6充滿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民族正氣歌—《京華煙云》/1589.7傳統(tǒng)文化成為抨擊法西斯的武器/1649.8回到重慶/1679.9《中國與印度的智慧》和《啼笑皆非》/1689.10再回重慶/170第10章繼續(xù)在海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17410.1以傳記形式介紹中國文化—《蘇東坡傳》/17410.2編寫《老子的智慧》/17710.3譯介中國古代小說名作/17910.4三次榮獲榮譽博士學位/18010.5嚴肅的歷史傳記—《武則天傳》/18110.6初次訪臺和反對制造“兩個中國”/18410.7到華盛頓講演和遨游中南美六國/18610.8鄉(xiāng)愁益濃/18710.9結束旅美生涯/189第11章在臺灣從事文化活動的新績/19111.1定居臺灣/19111.2《無所不談合集》/19211.3《紅樓夢》研究/19311.4主張“回復孔孟面目”/20011.5提倡整理漢字/20211.6主編《當代漢英詞典》/20411.7飲譽國際文壇/20611.8告別世界/209林語堂學術行年簡表/212參考資料/226后記/230 前言中西文明大潮的沖撞與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歷史課題。如今,我們這一代學人業(yè)已開始自己的學術歷程,經過80年代的改革開放和規(guī)?涨暗膶W術文化積累(其表征為:各式樣的叢書大量問世,以及紛至沓來名目繁多的學術熱點的出現(xiàn)),應當說,我們這代學人無論就學術視野,抑或就學術環(huán)境而言,都是前輩學子所無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論,我們的學術功底尚遠不足以承擔時代所賦予的重任。我們仍往往陷于眼花繚亂的被動選擇和迫不及待的學術功利之中難以自拔,而對自己真正的學術道路則缺乏明確的認識和了悟。我們至今尚未創(chuàng)建出無愧于時代的學術成就;诖耍秶鴮W大師叢書》的組編者以為,我們有必要先“回到近現(xiàn)代”—回到首先親歷中西文化急劇沖撞而又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反應的第三代百家諸子那里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困惑與浮躁,我們也該著實潛下心來,去重新了解和領悟這一代宗師的學術生涯、為學風范和人生及心靈歷程(大師們以其獨特的理智靈感對自身際遇作出反應的閱歷),我們這代學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學術位置。我們應當深信,歷史是不會跨過我們這一代的,90年代的學人必定會有自己的學術建樹。我們將在溫情與敬意中汲取,從和合與揚棄中把握,于沉潛與深思中奮起,去創(chuàng)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這便是組織編輯《國學大師叢書》的出版宗旨。當我們這代學人站在前輩學術巨子們肩上的時候,便可望伸開雙臂去擁抱那即將到來的中華學術新時代!《國學大師叢書》表現(xiàn)了近代中西文明沖撞交融的繁盛景況,了表現(xiàn)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學術的豐富內容,試圖評述近現(xiàn)代著名學者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規(guī)模宏大,意義深遠。——張岱年 929年,新月派理論家梁實秋編輯出版了《白璧德與人文主義》一書。該書收入了由吳宓翻譯的白璧德的五篇論文。他印行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在中國推行白璧德的古典主義,并使之成為支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的重要理論。林語堂對于梁實秋這樣宣揚白璧德的古典主義,十分反感。當年他在哈佛大學就讀時,就對白璧德講授的古典主義文學理論,即鼓吹反過激、反浪漫,提倡守法則合規(guī)律與中和平正,感到接受不了。相反,他對于斯賓加恩宣傳的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卻有很大的興趣,認為它從十個方面革新了傳統(tǒng)的文藝理論體系。因而,當古典派的白璧德與浪漫派的斯賓加恩展開論爭時,他毫不猶豫地站在后者一邊。而現(xiàn)在梁實秋又要將白璧德的古典主義搬到中國來,并想以它來左右中國文壇,林語堂認為是不能同意的,因而針鋒相對地跟他唱起對臺戲來。他于1929年10月翻譯了斯賓加恩的《新的批評》一文和克羅齊的《美學:表現(xiàn)的科學》中的二十四節(jié),并撰寫了《〈新的文評〉序言》,集為《新的文評》一書,由北新書局1930年出版。他介紹他們的著作的目的,在于讓人們了解他們的表現(xiàn)主義理論及其意義,并加以運用。他認為“現(xiàn)在中國文學界用得著的,只是解放的文評,是表現(xiàn)主義的文評,是Croce、Spingarn、Brooks所認識的推翻評律的批評”①。在《〈新的文評〉序言》中,林語堂闡述了對白璧德古典主義和克羅齊表現(xiàn)主義的看法。他指出,白璧德的古典主義歸根結底是“古典派的人生觀”,它強調“藝術標準與人生正鵠的重要”,即用許多人為的“標準紀律”來束縛作者的創(chuàng)作;后來又轉而入于Humanism,“是一方與宗教相對,一方與自然主義相對,頗似宋朝的性理哲學”。這些論斷,切中了白璧德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的根本弱點,即它是保守的和落后的。對于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他卻作了熱情的肯定。克羅齊是一位近代頗有影響的意大利美學家。他的美學觀點是:任何藝術只是藝術家某種“抒情的表現(xiàn)”。藝術家所以進行藝術活動,并不存在社會目的和社會功用。而且它也不受藝術家的社會實踐所制約和社會現(xiàn)實所檢驗。林語堂認為,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最能代表“革新的哲學思潮”,“‘表現(xiàn)’二字之所以能超過一切主觀見解,而成為純粹美學的理論,就是因為表現(xiàn)派攫住文學創(chuàng)作的神秘,認為一種純屬美學上的程序,且就文論文,就作文論作文,以作者的境地命意及表現(xiàn)的成功為唯一美惡的標準,除表現(xiàn)本性之成功,無所謂美,除表現(xiàn)之失敗,無所謂惡”;并指出克羅齊主張“任何作品,為單獨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動作,不但與道德功用無關,且與前后古今同體裁的作品無涉”。這些看法,可謂確切地把握到了克羅齊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的特點,即反對功利主義,提倡表現(xiàn)作者的個性。此外,他還贊揚表現(xiàn)派“能打破一切桎梏,推翻一切典型”。在他看來,表現(xiàn)派認為“文章(及一切美術作品)不能脫離個性,只是個性自然不可抑制的表現(xiàn)”,“個性既然不能強同,千古不易的抽象典型,也就無從成立”。在肯定克羅齊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的同時,林語堂實際上也表達了自己的文藝觀。他認為:“我們須明白一切的作品,是由個性表現(xiàn)出來的,少了個性千變萬化的沖動,是不會有美術的,這千變萬化的個性的沖動,是無從納入什么正宗軌范,及無從在美學上(非實際上)分門別類的。”“若論藝術作品本性,有幾篇文章,就有幾樣體裁,多少藝術作家,就有多少作風。體裁格律之論,不但實際上毫無用處,理論上也不能成立。我們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每樣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特別作家特別時境的產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雖使本人輪回復生,也決不能做同一個性的文章。”“古文筆法是最無用的勾當,文理無度,只能產生場屋舉業(yè)的文章。起承轉合之法,是循文思自然的波瀾涌現(xiàn)而成,其千變萬化,猶如危崖幽谷,深潭淺澗,毫無匠心的經營,而因緣際會,自成其曲折巉巖之美,不是明堂太廟營造法尺所可以繩范的東西!边@些說法的內涵,說到底,就是主張創(chuàng)作要自由地表現(xiàn)作者的個性和主觀感情,而非功名活動或道德說教,同時不應有一成不變的規(guī)則章法,而應打破一切成法,一切束縛,一切桎梏。怎樣看待林語堂介紹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呢?應該認為,這在當時還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因為他介紹克羅齊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抵制白璧德的古典主義的,而前者確實比后者要好一些。前者雖然本質上屬于唯心主義的理論,但它卻具有符合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因素,如強調表現(xiàn)個性。而古典主義則恰恰起到束縛個性的消極作用。因而,不宜簡單地把它看作為宣揚唯心主義的美學思想而加以否定。同時,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美學理論對他的文藝觀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他后來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表現(xiàn)性靈”論的文藝觀。這容后再作具體分析?傊,對于白璧德的古典主義和克羅齊的表現(xiàn)主義,林語堂否定和抵制前者,肯定和提倡后者,在當時來說確實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上一本:國學大師叢書:胡適評傳 下一本:國學大師叢書:蔡元培評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國學大師叢書:林語堂評傳的作者是劉炎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