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叢書:貨幣論(上卷)》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提出了一種貨幣理論基本問題的新研究法。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找出一種方法,不但可以用來描述靜態(tài)平衡的性質,而且可以用來描述不平衡的性質,同時還要發(fā)現(xiàn)貨幣體系從一種平衡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平衡狀態(tài)的動力規(guī)律。這就是《漢譯世界學術名叢書:貨幣論(上卷)》上卷關于“貨幣的純理論”中的主體。 序言 在本論文集的第三和第四篇中,我提出用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解決貨幣理論中的根本性問題。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描述靜態(tài)均衡和失衡狀態(tài)時的各種特點,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制約著貨幣體系從某一個均衡位置向另一個位置轉移的動態(tài)規(guī)則。對這一內容的探討就構成了本書第一卷《貨幣的純理論》的核心內容。而在第二卷《貨幣理論的應用》中,我一直試圖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并盡可能準確地預測討論中的各種數量重要性的排序,其主要依據就是當今英國和美國社會中的各項事實。在第二卷中,我還描述了現(xiàn)代銀行和貨幣體系的顯著特點,并探討了實際生活中貨幣管理的目的與方法。 通讀本論文集的校樣的時候,我深刻意識到其中的不足。本文耗時多年,而且其時我還兼任其他職務,在這段時間內我的種種觀點得以不斷提出以及改變,因此,本文中有些部分并不是完全彼此協(xié)調的。我最終得出的結論也與剛開始撰寫本文時的初衷大相徑庭。因此,我認為本文代表了我不斷地改變之前持有的觀點以及通向最終結論的這樣一個過程,讀者也由此可以依稀辨出我所進行的種種努力。如果能夠重新寫一遍的話,我可能會用更短的時間寫出質量更高的文章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在混沌的叢林中奮力找尋出路的人一樣。現(xiàn)在,我已經走出了叢林,也意識到我本來可以選擇一條更直接的道路,并且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困惑實際上并不像我當時想象的那么嚴重。盡管如此,我仍然希望把本文呈現(xiàn)給全世界,因為它與當前它所達到的階段名副其實,雖然這只不過是各種資料的一個匯總,還遠無法稱得上是一本完成了的作品。 其次,本論文集是包含了貨幣純理論和貨幣理論應用的系統(tǒng)性的論文集,我曾試圖將本論文集和各種關于本來可以作為單獨專論的主題的討論結合在一起,可能這有點愚蠢。這些看似離題的探討內容就構成了本文關于指數的第二篇和關于投資率波動的第六篇。尤其是第二篇,并沒有使用過多的長篇大論來介紹關于第三和第四篇中基本理論的各種探討的發(fā)展過程;也許有些讀者更愿意先跳過這幾個章節(jié),或者是隨后再看。 本論文集還有另外一個缺陷,那就是缺少任何一種模式來指導我對各個主題進行正確的排序以及安排。對此類主題進行詳細解釋的最佳方法只能通過歷代學者的種種人生經驗逐漸得到發(fā)現(xiàn)。但是,盡管我的研究領域已經成為全世界各所大學競相教授的一個課程,但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使用任何一種文字出版的論文集對存在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代表貨幣的理論和各種事實進行系統(tǒng)地、全面地分析和介紹。我希望通過運用我所獲得的各種經驗,能夠在較小的范圍內為找到解釋該問題的最佳方法做好準備工作。 我相信,如果能夠對本論文集中的各個主題進行正確的理解,將對全世界人們的福利具有極為重大的實際意義。如果說我對此做出了一點貢獻的話,我要將此歸功于我在劍橋大學工作時享受到的那種激情討論和交流的氛圍。D. H. 羅伯遜先生對某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富有見地的建議,沒有這些建議的支持,本文永遠都無法達到目前的水平。在本文最終成型以及避免種種錯誤的過程中,我最要感謝的就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R.F. 卡恩先生,他對我的關心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在本文中隨處可見;并且在關于指數的篇章中對我?guī)椭醮。當然,在不同的階段我還獲得了其他人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指出的就是H. D. 亨德森先生。 就在本論文集逐漸開始印刷的時候,我又受命到以麥克米蘭為主席的金融與工業(yè)委員會工作。因此,本文第二卷中的那些實際建議代表的是在我開始本委員會工作之前的觀點,而不是委員會發(fā)表報告時的觀點。 我還要感謝本書的印刷商,愛丁堡的克拉克印刷公司。他們非常有耐心并且精心地長期保存了本文的校樣,避免了由于不斷改變和補充而可能造成的校樣混亂和遺失。 J. M. 凱恩斯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