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飽含真情實感的經(jīng)典美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懷戀;對青春和愛情的憧憬;對人文歷史的思考。內容生動,注重遣詞練意、樸實自然。 作者簡介: 李學民,男,山東齊河縣人。作品散見于《大眾日報》《僑報》《山東文學》《安徽文學》《生活日報》《廣州日報》《百姓故事》《當代散文》《長河晨刊》《魯北文學》等報刊雜志!洞笊帆@2007年中國“年度散文優(yōu)秀獎”,由《讀者》轉載,并選入《山東散文選》(1978—2008);散文《蝴蝶泉》編錄“首屆世界華人游記征文大賽精選集”《走遍天下》;《去年元宵今朝別》入選由華東師范出版社出版的《最受中學生喜愛的100篇散文》。另有多篇文章收入文集。 目錄: 第一輯〓風中的父親 棉花紡車 去年元宵今朝別 大嫂 風中的父親 奶奶和她的魔籃 挨肩 母親有一本書 我們家的鏊子 又見長堤 紅木箱 第二輯〓家鄉(xiāng)的冬 第一輯〓風中的父親 棉花紡車 去年元宵今朝別 大嫂 風中的父親 奶奶和她的魔籃 挨肩 母親有一本書 我們家的鏊子 又見長堤 紅木箱 第二輯〓家鄉(xiāng)的冬 故鄉(xiāng)的葦 喊街 家鄉(xiāng)的冬 鄉(xiāng)下過年 碾子、石磨 黃水入夢 時光村落里的記憶 哭泣的月餅 月光 曾經(jīng)的鄉(xiāng)村 鄉(xiāng)下洗澡 第三輯〓城市?鄉(xiāng)村 那不是愛情 心存奢念 生命之重 生命中的等待 愛情的價位 阿冬和他的女人 四中讀書雜記 夫妻間的稱呼 菲兒 第四輯〓愛花說 饞 論吃 人在城市 神補 父親的心結 愛花說 忘事與混事 暮秋燈影里的沁園湖 進麗江 庭院澹澹 世事如棋 四合院 第五輯〓黃河印象 懷念露天電影 懷念一處學校一個人 落葉 我曾有一只小狗 黃河印象 一袋黃豆 朋友 湖畔聽雨 聽聽,那冷雪 小城理發(fā)的那些事兒? 第六輯〓豆腐人生 豆腐人生 寫給兒子 老尹 年的味道 雨夜來客 跳橡皮筋的小女孩 老夫妻 人生一課 城市的聲音 窗外有一群老頭 后記 本書精選數(shù)感人至深、激發(fā)你生命潛能的故事,蘊藏滌蕩內心的歷練、不怕挫敗的勇氣、引人深思的智慧,以及關于愛與夢想的能量。這是一場豐美的盛宴,當你被溫柔的文字包裹,心中就不會再害怕孤獨。 用心去讀,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的陽光都是那么溫暖,平淡的生活也會充滿新奇與感動。該書會告訴你,生活中你要學會適時地放松,放慢步伐、松開緊繃的心。有時候,領悟生命的意義只需要換一種心情。 _____出版人鄧永標 棉花紡車 母親烏黑的頭發(fā)上蒙塊毛巾,坐在當門的蒲團上,把小腳盤在雙腿底下,就著煤油燈光搖紡車,母親的背影便被油燈光飄飄忽忽映在身后的山墻上,影子拉得老長。 說起棉花紡車,中國的農民,特別是上了歲數(shù)的農村婦女,大都存有一種異樣的情愫,這許是與她們休戚與共的生活有關。 吳伯簫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記一輛紡車》,其實說的就是這種手搖的棉花紡車。在我們魯西北當?shù)胤Q作棉花車子,“棉”不讀作mián,讀miàng?谡Z的關系。棉花紡車,完全木制品,有車架、輪子、錠子,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紡線——即紡棉花。吳伯簫是這樣描述的:“紡線,勞動量并不太小,紡久了會腰酸胳膊疼……車搖慢了,線抽快了,線就會斷頭;車搖快了,線抽慢了,毛卷、棉條就會擰成繩,線就會打結! 紡線需要技術,沒有一定的吃苦耐勞的歷練,是操作不好的。紡線的時候,一手搖車,一手捏線——棉花卷,手起手落,棉紗從拇指和食指中間的棉花卷里或棉條里吐絲般地緩緩抽出,又細又長,連綿不斷,錠子“嚶嚶”“嗡嗡”叫著,初聞動聽,久之單調乏味。紡線看似藝術,實卻需要整個身心的協(xié)調配合。棉花紡線,可坐可站,姿勢一般有兩種,可以坐在蒲團上、矮凳上,也可以把紡車擱在高處,如桌上,站著紡?梢栽诋旈T、當院紡織,也可在炕頭或草棚紡織,但以人的習慣或方便省力經(jīng)濟為原則。 我小的時候,我們家有一臺棉花車子,大約一庹來長,輕巧而適用,小孩子也能搬得動。平時在炕下腳放著,便于隨手使用;有時也在大門稍洞墻上掛著,便于不占地方。我母親常常喊我去搬紡車——一般是在晚飯后,母親烏黑的頭發(fā)上蒙塊毛巾,坐在當門的蒲團上,把小腳盤在雙腿底下,就著煤油燈光搖紡車,“嗡嗡——嗡嗡”,一個姿勢,紡線不停。我趴在炕頭瞧著我母親的后背,母親的背影便被油燈光飄飄忽忽映在身后的山墻上,影子拉得老長。我常常在母親這種重重復復的“嚶嚶”“嗡嗡”聲中睡去,又在這種不停歇的聲響中醒來。當時年幼的我尚不理解我母親是多么的勤勞,之所以有母親的那不畏艱辛的雙手,才使我們姐弟有飯吃,有被蓋、衣穿,要知道我們家上有奶奶爺爺,下有7個兄弟姐妹啊!現(xiàn)在我想起這些就時時想流眼淚。我那時只覺得我母親就像一座永遠不倒不垮的大山,卻誰會想到,如今大山似的母親竟然雙腿行走很不利便。前些日子,我推著我母親來來回回去門診輸液,輪椅車上84歲的老母親早已白發(fā)皤然,望著身側一圈圈滾動的車輪,忽地又一次勾起我往昔的回味,那碾動的車輪,多么像煤油燈下母親搖轉的棉花紡車呀!由此,我忽然頓悟,棉的讀音絕不限于口語而已,“棉花車子”難道不就是“娘的車子”?!僅此一點就不難窺見那一代母親生存的艱辛與偉大! 母親紡線之后,隔些日子就要上機織布,我不記得那架織布機完整的樣子,我印象中它置于大門稍洞的一側,大概家口人多沒有過剩的房子。我母親個子不高,氣力不濟,每次上機數(shù)小時甚或一天,棗紅木梭“刷、刷、刷”穿來梭去,織布機“哐哐當當!”響個不停。我母親累得飯難下咽。現(xiàn)在來回想那個時代的一切,看看現(xiàn)今的現(xiàn)代化的織布絡紗,真感慨人世間的滄桑巨變,天上地下!但,彼時里,大概天下的貧窮母親都一個樣子的吧?! 現(xiàn)在的孩子,也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棉花紡車。有一次我跟大學在讀、頗為懂事的兒子提說往事,兒子沒見過紡車,也甚為不解,他不明白那個時候為何那樣的落后?兒子說:“為什么要手工紡線呢?到超市買布或購買現(xiàn)成衣服不就得了!蔽业芍鄞禋,卻根本無法跟他解釋。是的,現(xiàn)在的孩子誰能理解?現(xiàn)在的人家又有誰還會使用手工棉花紡車了呢? 我們家那輛紡車,一直保存了相當長一段日子。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我們村整體遷徙,大嫂舍不得的丟掉,在母親的主張下,才放棄不要。我不知道我的母親是因為看到那輛棉花紡車心酸呢,抑或是因為新的生活已不再需要,沒了這種棉花紡車的存身之處?也許,這些兼而有之。 風中的父親 遠遠的東端,人行道上,一個佝僂的老人,一手拎著鍋餅袋子,一手拄著拐杖,正踽踽蹣跚而來…… 那日,我去舊院,見母親一人坐在沙發(fā)上,詢問父親去向,母親說知道你來,去街頭買鍋餅了。 我搶白母親的話:“我不是囑咐過嗎?風天、雨天,不讓父親外出! 母親似有冤屈,說:“你爹那執(zhí)拗的脾氣,說你愛吃鍋餅,他要去買,誰攔得住呢?!” 聽母親這樣一說,我的心立時咯噔一怔,一種既酸楚又溫暖的感觸,瞬息間小溪般緩緩爬上了我的心頭,我的思緒驟然回到了40年前。 我7歲那年,正讀小學二年級。春天里的鄉(xiāng)村,到處涌動著潮濕濕鮮活的泥土的腥澀氣息。照例,公社派來的壓鏈拖拉機來我們村春耕,黑暄的泥土,隨著嘩啦啦的機器轟鳴,一壟壟往后翻卷。我們一群小孩子在田疇上追逐奔跑,口里大聲喊叫:“拖拉機,來開荒,鍋餅饃饃,雞蛋湯……”那是貧困鄉(xiāng)下窮孩子們向往的一種生活。果然,吃中飯的時候,我溜到大隊部去,親眼看到那兩個揎袖赤腳的駕駛員,一手端了大海碗,一手持了大鍋餅,正一口一口地喝湯吃飯。那碧綠的菠菜葉子,那香噴噴的白面鍋餅,就連表皮上的芝麻籽兒亦能看得一清二楚。7歲的我簡直看直了眼,口角的唾液不覺涎涎欲滴……但當那位短發(fā)圓臉的女拖拉機手真的微笑著掰開一角鍋餅遞過來時,我卻滿臉漲得通紅,一溜小跑著逃回了家。 那個時候,剛從外地歸來的父親恰在家中,我因饞而沒“來由”地在家哭鬧,午飯也不吃,作業(yè)也不做,任誰勸說都不聽,父親氣憤極了,飛起一腳把我踢飛,等第二腳再次踏來,我爬起來拔腿就跑,驚慌中竟棄大門而不過,人卻向欄圈旁的墻頭跳去,只聽“砰”地一聲,就覺有一種巨大的反沖力襲來,我被墻角彈進了豬圈里…… 自然,父親最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他什么話也沒說,只是一連聲地嘆息……但令我意想不到的卻是,我的父親,從此深深記住了那個愛吃鍋餅的7歲的瘦弱小男孩,盡管時光倥傯就是40余年,盡管我早已不是昔年窮鄉(xiāng)僻壤中的那個瘦小孩了,而他亦不再是當年那個偈武高大的父親了…… 想到這里,我揉了揉已經(jīng)潮濕了的雙眼。抬頭望天,天黃冥冥的,今春第一場沙塵暴大風在呼呼狂刮。三步并作兩步,我跑去巷口接我老父親。馬路上,行人寥落,步履匆匆,呼呼的濁風,順著大街筒子沒命地狂飆,裹挾著人睜不開眼、邁不動腿。我跑去西首,沒見到父親,又跑回巷口,這時我發(fā)現(xiàn),遠遠的東端,人行道上,一個佝僂的老人,一手拎著鍋餅袋子,一手拄著拐杖,正踽踽蹣跚而來……大風吹打著他那單薄的軀體,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幾次險些就要倒下去的樣子,但父親還是毅然決然向前走來……我立在那兒,眼淚奪眶而出……我忽然想起了龍應臺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那一刻里,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父親已經(jīng)真的老態(tài)龍鐘了,而我這做小的,面對著日漸衰老的摯愛親人,還有很多的事情,急需要做…… “父親,父親!”我急速地迎了上去,“倘若真有來世,我還要做您的兒子。”我在心底默默地說。 那頓午餐鍋餅,我吃的格外幸福香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