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 1925年,轉(zhuǎn)入震旦大學法文班。 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chuàng)辦《瓔珞》旬刊,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 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chuàng)辦《文學工場》。 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xiàn)代》雜志的編輯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 1935年春回國。 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chuàng)辦《新詩》月刊。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fā)起出版《耕耘》雜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 1941年底被捕入獄。 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 建國后,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斷指 我的記憶 游子謠 獄中題壁 我用殘損的手掌 過舊居 蕭紅墓畔口占 雨巷 印象 白蝴蝶 煩憂 秋天的夢 偶成 我思想 微笑 憂郁 秋 夜 尋夢者 我的戀人 我的素描 聞曼陀鈴 老之將至 獨自的時候 見毋忘我花 古意答客問 深閉的園子 寒風中聞雀聲 流浪人的夜歌 對于天的懷鄉(xiāng)病 在天晴了的時候 雨巷 十四行
散文隨筆 在一個邊境的站上 巴黎的書攤 我的辯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