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北村《家族記憶》


作者:北村     整理日期:2014-06-25 00:21:32

  《家族記憶》北村 
 
  某一天,我開始關注起自己的家族歷史。原因很簡單,我在一次尋找中學畢業(yè)照片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了我父母的結(jié)婚證,在那張大如獎狀的結(jié)婚證上,我母親比我父親整整大出了九歲。這使我大吃一驚,母親在十五年前稱病提早退休的內(nèi)幕被揭開。有一種秘密,對我和我的兄弟們是遮蔽的。這就是我對家族歷史追根溯源的開始。
  但我的計劃不久就受挫。因為康家沒有族譜。不但我們這些李嶺村的康家旁系沒有族譜,就是汀州城里康球升的后代也沒有族譜。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因為在昔日汀州府所轄范圍,康姓幾乎成了讀書人的代名詞。有一則笑話說,康姓男人有兩大能耐:一是會讀書,二是能吃肥肉。這兩種相去甚遠的特長不知為什么會并列在一起。而康姓女子據(jù)說除了在啖吃豬肉方面有一手,讀書上尚無圈點之處。康姓人知書達禮的證據(jù)有二:一是在長汀西門口龍山的一座大墓,這里葬著先祖康球升?登蛏钱敃r江南五省的巡按,巡按就是中央政府特派的視察員,按現(xiàn)在級別推論,該在省長之上。第二個證據(jù)就是汀州城的康姓人康其中,這個人曾留學日本,回國參加了同盟會,后來創(chuàng)辦了長汀一中。
  然而,這些顯赫的歷史似乎與我的家族無關,當康其中在汀州熱熱鬧鬧創(chuàng)辦一中時,我的太公卻在汀州大同鄉(xiāng)李嶺口村(他叫李嶺村)的江上撐船。這條因毛澤東一句詩出名的汀江當年是閩西的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干道。在汀州尚未通公路之前,大批的貨物通過汀江運到廣東,直到抗日時期,汀州仍非常繁榮,素有"小上海"之稱。廈門大學遷址長汀,以及美國航空隊駐扎長汀機場,竟使這個縣城空前繁榮。所以斯諾說,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一個是湖南鳳凰,一個是福建長汀。

  在長汀大同鄉(xiāng)的李嶺村,住著一戶人家,就是我的太公、太叔公和太伯公一家四人及其子孫,連我的父親也忘記了他們名字,他們的綽號依次為河田佬、廣東佬、古田佬和寧化佬。他們個個身材高大、膀闊腰圓、一身橫肉。在父親的敘述中,祖父曾描述過寧化佬一只手折斷一根粗竹的細節(jié)。這四個人及其后代都住在一棟巨大的屋里,總?cè)藬?shù)達五十人之多,是當時長汀罕有的大家庭之一。
  在這個大家庭里,寧化佬說了算。我奶奶王二哩嫁到康家時年僅17歲,她抱著巨大的飯樽搖搖晃晃地走路。她抱不動它,因為有五十人吃飯,所以我家的飯樽達一米之高,奶奶比它高不了多少。她用力地抱起飯樽,飯樽就抱著她跌跌撞撞地向前奔去。在這個五十人的大家庭中有一個規(guī)矩,男人日日出工,是下田還是下城運糞由寧化佬安排;女人則按日輪流做飯,一組四人輪一天。一到吃飯時間,男人們精著赤膊魚貫而入,好像開會一樣,四桌一字排開,女人則和孩子在一起。我們家是李嶺村唯一的富農(nóng),這個富農(nóng)是勤勞加節(jié)儉積攢下的,所以平時吃肉的機會是很少的。大約半個月吃一次肉,平時皆以自種蔬菜充饑。吃肉那一天是有規(guī)矩的,二十斤豬肉,先切下瘦的,小孩子先吃;其次是肥瘦相間的,女人吃,因為她們吃不了太肥的;最后只剩下大塊大塊的肥肉,用醬油一煮,發(fā)出一種香味,男人們一擁而上,像嚼食豆腐一樣風卷殘云,十幾斤肥肉就這樣一掃而光。所以,我爺爺追憶說,他在30歲下城之前,竟一次也沒吃過瘦肉。難怪康家男人會有吃肉方面的名聲,一個吃了三十年肥肉的人,該是什么肉都能吃了。寧化佬有一句名言:一碗肥肉一碗飯,蹲茅房也吃得香。這就是七十年前李嶺口一位富農(nóng)的心聲。
  我奶奶能嫁到這個汀州有名的大家庭來,她和她家庭都覺得滿意,并不是這個家庭多么富裕,而是人丁興旺,一路走出去踩動地皮就能把人震死。進入到這種大家庭無疑是個保護。事后證明這種想法是錯的,這個家成了整個大同鄉(xiāng)最多災多難的家庭。

 

作者簡介:
  北村,本名康洪, 1965年9月16日生于中國福建省長汀縣,基督教教徒。北村的小說創(chuàng)作是從先鋒小說開始,是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有名作家。 1981年---1985年:就讀廈門大學中文系,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1985年8月從廈門大學畢業(yè),任職福建省文聯(lián)《福建文學》編輯。
  1986年:小說處女作《黑馬群》發(fā)表!蹲髌放c爭鳴》選載,作品因?qū)懛ㄐ路f產(chǎn)生爭鳴。
  1987年:小說《諧振》刊于《人民文學》1-2月合刊號,非常有力地揭示了秩序井然的生活是如何推動,產(chǎn)生廣泛影響。
  從1988年開始,發(fā)表《逃亡者說》等一糸列“者說”系列小說,計有:1990年:《劫持者說》,1991年:《披甲者說》,1991年:《陳守存冗長的一天》,《歸鄉(xiāng)者說》1992年:《聒噪者說》。這個系列的小說使北村躋身于中國先鋒小說家的行列,被譽為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受到批評界廣泛關注。
  1992年北村個人創(chuàng)作轉(zhuǎn)型,從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關注人的靈魂、人性和終極價值的探索,發(fā)表了第二糸列的小說高潮,計有:199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施洗的河》、《武則天》,小說《瑪卓的愛情》、《孫權(quán)的故事》、《水土不服》、《最后的藝術(shù)家》、《傷逝》等。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以“神性寫作”成為小說界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
  從1999年開始,北村進入第三個階段的寫作,即描繪人在追求終極價值時的心靈過程和人性困難。計有長篇小說《老木的琴》,本篇獲得該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上榜小說。還有小說《周漁的喊叫》、《長征》、《公民凱恩》等。小說《周漁的喊叫》引起關注,被拍攝為電影《周漁的火車》,成為當年的中國影壇大片。
  從2003年開始,北村進入第四個階段的寫作 ,其作品開始以理想主義和正面價值為創(chuàng)作目標,計有長篇小說《望著你》、《玻璃》、《憤怒》和《發(fā)燒》等,至此,北村的創(chuàng)作以長篇小說為主,進入真正的黃金期,創(chuàng)作力旺盛,創(chuàng)作量大大超越往年。2006年6月,出版《我和上帝有個約》(長江文藝出版社)。
  北村入選中國小說五十強(1978---2000)優(yōu)秀作家。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德文出版。小說集《周漁的火車》榮登中國年度文學類書銷售排行榜。
  北村除了寫作小說之外,還創(chuàng)作了詩歌和影視作品,著有《北村詩集》,電影作品《周漁的火車》(改編自小說《周漁的喊叫》,與孫周和鞏俐合作)、《冬日之光》、《對影》,《武則天》(與張藝謀合作);23集電視劇《臺灣海峽》(與張紹林合作),30集電視劇《風雨滿映》(與雷獻禾合作),17集電視劇《城市獵人》(與吳子牛合作),此外還有姜文買斷的小說《強暴》即將拍攝成電影。







上一本:北村《披甲者說》 下一本:北村《諧振》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北村《家族記憶》的作者是北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