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申府——“中國共產(chǎn)黨的老朋友” 任玲玲 張申府?1893-1986?,原名張崧年,河北獻縣人。北京大學著名學者,二三十年代第一個把西方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羅曼·羅蘭、羅丹、巴比賽、羅納、伊本納茲、羅素等翻譯并介紹到中國。同時,他還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員活動家之一。1920年初,他積極參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組建工作。他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又代表組織接受了朱德的入黨申請。1986年7月張申府逝世時,《人民日報》發(fā)表訃告稱他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老朋友”。 一 張申府14歲時隨一位姓陳的遠房表叔到北京求學,1913年入北大預科學習數(shù)理,第二年考入北大文學院攻讀哲學。兩個月后,又轉(zhuǎn)到了數(shù)學系。張申府在哲學系只學了兩個月,卻對哲學,尤其是羅素的解析哲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先后翻譯了《我們所能做的》、《哲學之價值》、《夢與事實》、《民主與戰(zhàn)爭》等。 1917年,張申府以助教名義留校工作,教預科數(shù)學和邏輯。在校任教的既有宣講馬克思主義的李大釗,也有擁護袁世凱做皇帝的籌安會人物劉師培,還有年僅二十三四歲的梁漱溟。通過同學郭曉峰,張申府認識了李大釗。李大釗時任北大圖書館主任,由于工作比較忙,就讓張申府幫助在登錄室做一些工作。1918年,年輕的毛澤東到北大旁聽時,一度也參加了這項勤工儉學活動,擔任登記讀者的工作。 1920年,共產(chǎn)國際東方局代表魏金斯基來華,幫助中國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他來到北京后,經(jīng)北京大學俄籍教員柏烈偉的介紹,見到了李大釗和張申府,后來,魏金斯基在李大釗的介紹下又到上海聯(lián)系陳獨秀。陳獨秀曾擔任過北大文學院院長,常出入李大釗的辦公室,因此與張申府也有較多接觸。他們?nèi)擞?918年冬共同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由張申府負責編櫻他同時還擔任《新青年》的編委。 同年年底,張申府以蔡元培校長秘書的身份赴法國中國學院教書。在巴黎,碰到了在那里勤工儉學的周恩來。張申府在國內(nèi)曾是“少年中國學會”的主要成員,而周恩來則是天津“覺悟社”的領袖。兩人通過一次社團交流會認識,成為親密朋友。1921年,周恩來在張申府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張申府后來在巴黎又發(fā)展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等黨員,并成立了巴黎共產(chǎn)主義小組。 1922年,張申府由于支持留法學生抗議中國學院院長吳稚暉拒收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入學而離職,與劉清揚、周恩來一同乘車轉(zhuǎn)往德國。在這里,他們遇到了正在尋求革命道路的朱德。由周恩來作介紹人,張申府代表中共接收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張申府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于1923年底和劉清揚、孫炳文一起回到了中國。 回國后,經(jīng)李大釗介紹,他赴廣東大學任教授。當孫中山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籌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時,由于國共合作的關系,張申府到軍校擔任政治部副部長。同時也因為張申府本身在廣東大學的課程比較多,因此他向軍校推薦周恩來接任此職。在192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申府因討論黨的綱領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而后負氣提出退黨。 退出中共之后,張申府以教學和翻譯著述為生,先后在暨南大學、大陸大學、大夏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所教的都是羅素哲學或邏輯。 二 1931年,張申府被清華大學聘為哲學教授。當時,清華大學哲學系還有馮友蘭、金岳霖、鄧以蟄三位教授。由于他們四人都特別注重邏輯課,因而被稱為“數(shù)理邏輯派”。1932-1933年期間,他在《大公報》上主編了一個副刊《世界思潮》,介紹了許多新思想、新科學、新書刊,不久,被國民政府視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而?。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fā)“一二九”運動,各高校學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張申府與孫蓀荃?時任女一中校長?、姚克廣?清華學生,即姚依林?擔任游行總指揮。不久,張申府、劉清揚同時被捕,被關在位于安定門內(nèi)的陸軍監(jiān)獄。在張申府被捕期間,中共地下黨的組織曾設法積極營救。當時,孫蓀荃曾找馮玉祥幫忙,梁漱溟也找宋哲元托情。70天后,他被放了出來,但出獄后就被清華解聘。 1949年,由于張申府教書的華北學院宣告解散,在周恩來總理及彭真?當時任北京市市長?的關照下,他被安排在北京圖書館工作,重新開始了讀書、寫作生活。先后出版了《張申府學術論文集》、《所思》、《羅素哲學譯述集》。 1957年,張申府被打成“右派”,直到1978年始獲平反。此時,他那一度輝煌而大半暗淡的人生路程,已近終點。 ?摘自《民國春秋》2000年第2期 任玲玲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