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龍峰四種小說》是明代佚名撰寫的一部小說集,由明代熊龍峰刊行。
四篇小說的寫作年代不同,但它們的創(chuàng)作題材都集中于表現(xiàn)青年男女的愛情婚姻觀,《熊龍峰四種小說》是這一時期話本小說的典型代表。
張生彩鸞燈傳
浙江紹興人張舜美,年方二十歲,長得一表人材,赴杭州鄉(xiāng)試未中,就滯留在杭城。元宵燈節(jié),張生上街游玩,遇絕色女子劉素香,不禁神魂顛倒,癡心地跟蹤前往。素香對張生也很中意,贈他一個同心結和《如夢令》詞一首,約他到家中相會。第二天傍晚,舜美赴約,兩人見面后商議私奔鎮(zhèn)江投親。在出城時,因人多擁擠,舜美與素香走散。素香為絕父母尋覓、追趕之念,有意脫下一只繡花鞋在江邊,自己一個人去了鎮(zhèn)江。而舜美尋了素香一夜,在新碼頭見到繡鞋,又聽到傳說,以為素香投水而死,悲傷驚悸而病臥不起。素香到鎮(zhèn)江后,舉目無親,想投水自盡,為一個尼姑救下,暫且到大慈庵中棲.身。舜美病愈后思念素香,發(fā)誓終身不娶。三年后,舜美得中解元,在去京會試途中經(jīng)過鎮(zhèn)江,因狂風所阻停舟滯留江邊。舜美上岸沿江散步來到大慈庵中,終與素香相會,再續(xù)前緣。舜美中進士及第,授福建莆田縣尹,衣錦榮歸,雙方父母團圓慶賀。
蘇長公章臺柳傳
宋代臨安府太守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人稱眉山老叟。東坡文章錦繡冠世,只因言語鯁直得罪宰相王荊公,被貶往黃州。后復任臨安太守。一日,在西湖邊書院中與靈隱寺佛印長老一起飲酒聯(lián)詩,共賞牡丹花。席間喚一歌妓名叫章臺柳唱曲助興。東坡見章臺柳才貌雙全,色藝俱佳,便以“柳”為題,命她作詞一首,并醉后戲言:“詩詞做得好,即娶她回去。”章臺柳提筆作《沁園春》詞一首,東坡、佛印讀后嘖嘖稱嘆,兩人也各作一首相和。章臺柳歸家后閉門謝客專等蘇軾前來迎娶,等了一年不見蹤影,就下嫁丹青大夫李從善。又一年后,東坡舊地重游,風吹柳葉在酒杯中,東坡想起前情,派人尋訪,才知章臺柳已嫁從善。他深感內疚,就在從善畫的《楊柳圖》上題詩一首。后章臺柳在畫上題詩明志,堅與丈夫相守到老。佛印長老、龍井寺辨才長老、智果寺南軒長老和秦少游見詩贊嘆章氏奇才,也都一并題詩詞于畫上記之。
馮伯玉風月相思小說
明洪武元年春,成都府興慶坊人馮琛,字伯玉,聰明穎悟。幼年父母亡故。馮生因盜亂而輾轉遷居來到臨安。直殿將軍趙或無子,因愛馮生才藝而收養(yǎng)在府中。趙將軍有一個女兒,名云瓊,由庶母劉氏養(yǎng)育成人。趙或請老師在家中給他們兩人授課。馮生與云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二年后,云瓊因年近及笄,父令其入深閨習女紅而不出。從此,馮生與云瓊咫尺天涯,無法相聚。云瓊有婢女韶華,伶俐聰慧,馮琛與她結為兄妹,遂為馮琛與云瓊傳遞詩詞音訊。不久,韶華因婢女身份無事也不許出外,馮生與云瓊雖也曾相見過幾次,卻各難暢訴衷腸情愫,均相思成疾。
夫人逼問韶華后得知女兒的病因,遂與趙或商議后將云瓊許馮生為妻,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久,趙彧被召進京,他向皇帝推薦女婿馮琛之才。帝大喜召琛,馮琛與云瓊依依惜別。琛進京,官為起居郎。他寫信給云瓊,讓云瓊帶韶華到京城來團圓。此時有倭夷入侵,帝命馮琛為靜海將軍率軍征討。馮琛與倭夷大戰(zhàn),反敗為勝,班師回朝。琛官居鎮(zhèn)國大將軍,妻云瓊為趙國夫人,夫榮妻貴。洪武七年,琛薨,帝以王禮祭之。十五天以后,云瓊也憂思不食而亡。
孔淑芳雙魚扇墜傳
明弘治年間,臨安府旬宣街富翁徐大川,娶妻戴氏。年過半百才生有一子,名景春。景春廿六歲時,到漏水橋側游玩,見到美女孔淑芳,不免神魂顛倒。淑芳也眉目傳情,有意于他。兩人言談之問,同行到淑芳的幽軒家中。酒宴后,淑芳與景春同衾共枕,盡于飛之樂。景春一夜未歸,其父派家人遍城尋訪,并無蹤跡。卻有右鄰張世杰經(jīng)營商販,這天收市沿河歸家,走到新河壩上孔墳旁,見景春俯伏在地,如癡如醉,口中喃喃狂言妄語。張世杰十分驚恐,心想景春必為鬼魅所纏,急忙扶起景春,送他回家。其父見景春昏迷不醒,驚慌失措,成日求神問卜,請醫(yī)服藥,又請白茅觀建醮三晝夜,薦拔妖魂。不久,景舂病愈,往臨清經(jīng)商。他對以前發(fā)生之事,渾然不知。數(shù)月后,獲利而歸,奉父母命與李氏成親完婚。半年之后,景春再往常州經(jīng)商,獲利豐厚,回家途經(jīng)北新關張世杰家中,景春備禮拜訪相謝,世杰設宴款待。黃昏他辭別世杰,中途又遇到淑芳。兩人交合,淑芳把雙魚扇墜送給景春作為表記。天亮以后,景春才踉蹌到家,一到家中,即已不省人事。其父往紫陽宮請來真人施法術,擒獲孔淑芳和一丫環(huán)的鬼魂判回酆都,并將景春救醒。真人為絕后患,將景春所得的雙魚扇墜收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