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與近代天文學


作者:杜昇云     整理日期:2022-01-26 02:18:57

  《中國天文學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國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牽頭,組織包括北京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陜西天文臺、北京天文館、南京大學天文系、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等單位的,堪稱中國天文學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專家,歷時三十多年,集體編撰完成。
  《大系》集中國天文學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理性認知探求與思想文化的關系,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學術價值。其所涉及的內容之廣,超過了以往的中國天文學史論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引起國際天文學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關注,也推動了國際上對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
  《大系》根據(jù)大專題立卷,各卷又有機結合,所引用史料準確豐富,分析科學合理,視野廣闊,論述深入,構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國天文學歷史發(fā)展的宏偉圖像。
 《大系》展現(xiàn)了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中國古代歷法》和《中國古代星占學》已被收入“中國文庫”,《中國少數(shù)民族天文學》對于同屬中華文化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天文學”的發(fā)掘和整理,也是一項開拓性的探索!  吨袊糯煳膶W詞典》對天文典籍閱讀者是很有價值的工具書。其余卷冊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中國近代*早出現(xiàn)的天文臺,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使中國進一步殖民地化而修建的。從1842年起就有法國懂天文的傳教士帶著精良的望遠鏡先后來到上海,1844年開始觀星報時,1877年建成徐家匯授時臺,為外國船艦提供氣象和時間服務。1899年,法國人決定在上海松江的佘山修建天文臺。1901年,佘山天文臺告竣,擁有當時世界一流的天文折射望遠鏡,除照相天體測量外還從事地磁、地震測量與監(jiān)測工作。1898年,德國人在青島建立海岸信號局,1900年在局內設氣象天測所,也擁有赤道儀和測時儀器。辛亥革命以后,這些天文臺先后收回,成了中國現(xiàn)代天文臺的一部分。
中國完全憑借自己力量興建的**座現(xiàn)代天文臺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隸屬于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國天文學走上現(xiàn)代天文學發(fā)展之路。
這本書所寫的,是中國天文學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古代天文學體系緩慢地、逐步地向近代天文學過渡,并在擺脫殖民地危險的斗爭過程中,完成了近代天文學向現(xiàn)代天文學的過渡;仡欉@段歷史,可以使我們全面認識中國古代天文學。要看到它的輝煌,也要看清它固有的缺陷。既謳歌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的建立,又清醒地看到它薄弱的基礎。我國今日之天文學,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奮斗的產物。老一輩中國天文學家的奮斗精神,是我們永久的財富。這種精神終將激勵我們不懈努力,以跨入世界天文學的先進行列。





上一本:納米鋁二元團簇結構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下一本:生物學野外實習教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轉軌與近代天文學的作者是杜昇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