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巴以沖突的記者們


作者:巴以沖突的記者們     整理日期:2013-06-02 11:06:16


  
  
  巴以沖突的記者們  
  
  馬曉霖  人們在關注巴以雙方立場和處境的同時,可能恰恰忽略了沖突中無所不在、作用非同尋常的第三方:號稱“無冕之王”的新聞記者;钴S在巴以前線的新聞記者大概有近千人之眾,他們的許多故事和是非曲直雖被掩埋在硝煙和血色之后,卻能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這場沖突的復雜與殘酷! 
  
  血的代價  9月18日清晨,我到加沙城西南的地中海邊采訪被以軍坦克摧毀的加沙海港項目經(jīng)理部,遇到了拉馬坦新聞中心電視攝影記者馬哈茂德·扎卡利亞。這位皮膚稍黑的小伙子是我的生死之交,我們曾多次在沖突現(xiàn)場采訪,一起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一起穿越以軍封鎖線,也一起逃避飛來的子彈和催淚瓦斯! ∫酝覀兠看我娒婵傁让蛽粲艺圃傧嗷肀Р⒅挛敲娑Y,但是,這次相見卻少了前兩道程序,因為他的右臂已經(jīng)被夾板和繃帶緊緊纏裹起來,并用三角巾吊在脖子上。扎卡利亞說,幾天前他在加沙南部的拉法采訪時被以軍子彈打中了右臂,損傷了神經(jīng),整個胳膊和右手麻木得沒有任何感覺。  扎卡利亞當然不是在巴以沖突中受傷的第一個記者,也肯定不是最后一個。物傷其類,兔死狐悲?粗忠晃蛔詈玫呐笥褳楣ぷ鞲冻鲅拇鷥r,我的心頓時陰沉了好一陣。今年夏天回國休假時,另一位熟識的女“戰(zhàn)友”、阿布扎比電視臺記者萊拉在加沙被以軍子彈擊中腿部。記得當時我正在吃飯,萊拉受傷的畫面使我難過地擱下了手里的飯碗。現(xiàn)在,弱小羞澀的萊拉已經(jīng)重返前線,但我眼前還閃現(xiàn)著她受傷后哭喊并掙扎著逃離現(xiàn)場的那個鏡頭! (jù)巴勒斯坦方面統(tǒng)計,在沖突中被以軍打傷的新聞記者已經(jīng)超過157人(大部分是巴勒斯坦雇員),而中立機構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也在50人左右,其中僅我認識的就不下七、八人。另外有3名巴勒斯坦記者在沖突中殉職! 〗衲辏吩,我在東耶路撒冷“東方大廈”前拍攝猶太右翼分子示威活動時,居然和幾名以色列記者一起遭到對方的追打,我的臉部和胸部各挨一擊老拳。所幸的是以色列警察當場逮捕了他們,我也搶到了幾個精彩鏡頭! ≡诩s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倫,猶太定居者追打記者的暴行更是屢屢發(fā)生。一名埃及電視記者在拉馬拉采訪時甚至遭到以軍士兵的幾擊耳光,這一畫面?zhèn)鞯桨<昂笠欢燃て饛娏业拿褡辶x憤,迫使以方高層人士出面道歉才平息事端! 
  
  另一個戰(zhàn)場  在巴以沖突中,雙方的媒體出于愛國本能或迫于某種壓力往往脫離新聞的基本規(guī)律,成為當局宣傳機器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巴以媒體的消息源都是各自的官方人士和目擊者,因此,他們提供的信息總是把自己描述為單純的受害者而把過失全部推給對方! _突爆發(fā)前,巴方媒體一般比較中性地使用“以色列軍隊”這個定語,而現(xiàn)在早已毫不客氣地全部更換為“以色列占領軍”。以方媒體特別是右翼媒體則把巴方發(fā)動的襲擊稱為“恐怖襲擊”,基本上不區(qū)分這些襲擊是發(fā)生在被占領土還是在以色列境內,是針對以軍還是針對平民! ”M管巴官方一再譴責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恐怖襲擊,但是,巴方媒體多數(shù)情況下把發(fā)生在以色列境內的自殺爆炸稱為“烈士的義舉”,對類似行動進行肯定和贊揚。以方媒體經(jīng)常把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示威稱為“暴亂”,完全顛倒了占領與反占領的基本是非! ∵^去一年里,讓我最搞不明白的就是雙方的相互交火和相互指責。巴方媒體說以軍對巴目標“胡亂開槍”或“故意開槍”,以方媒體基本上把以軍的開槍描述為對巴方襲擊的“反擊”,或對巴方人員可疑行跡的反應! ∈聦嵤牵头酱嬖谥薪M織和無組織的襲擊行為,因為他們認為武裝反抗占領是國際法賦予他們的合法權利。以方本身就規(guī)定軍人在面臨危險時可主動開槍擊傷或打死任何可疑目標,約束不嚴,甚至還出現(xiàn)過以軍利用“巴奸”制造巴方開槍假象進而為自己開火“還擊”提供借口的怪事。  關于幾乎每天都發(fā)生的石頭戰(zhàn),巴方媒體往往會簡單地說以軍開槍鎮(zhèn)壓和平示威,以方媒體說以軍發(fā)射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乃至向示威者“腿部”開槍以驅散“暴亂”。而事實是,巴示威者先向以軍投擲石頭和燃燒瓶,以軍進行彈壓卻又過度使用武力造成示威者傷亡。石頭和燃燒瓶的確不是武器,不應當受到真槍實彈的還擊,而多數(shù)示威者正是被實彈擊中胸部和頭部才死亡的,說明以方有關向腿部開槍的辯解難以立足。





上一本:西點軍校懷古 下一本:美國大學 “一點”生活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巴以沖突的記者們的作者是巴以沖突的記者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