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塔維奧·帕斯作品集_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1914.3.31~1998.4.19),墨西哥詩人、散文家。主要詩作有《太陽石》《假釋的自由》《向下生長的樹》;散文作品有《孤獨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紀中》《印度紀行》等。
  生于墨西哥城。帕斯的創(chuàng)作融合了拉美本土文化及西班牙語系的文學傳統(tǒng),繼承歐洲現(xiàn)代主義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語言創(chuàng)造自由境界的信念。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年生于墨西哥城。父親是記者、律師,曾任墨西哥革命中著名將領埃米里亞諾·薩帕塔駐紐約的代表。母親是西班牙移民的后裔、虔誠的天主教徒。祖父是記者和作家,祖母是印第安人,帕斯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自由與宗教氣氛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帕斯從5歲開始學習,受的是英國及法國式教育。14歲即入墨西哥大學哲學文學系及法律系學習,閱讀了大量的古典和現(xiàn)代主義詩人的作品,后來又接受了西班牙“二七年一代”和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詩風的影響。
  1931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曾與人合辦《欄桿》雜志。兩年后又創(chuàng)辦了《墨西哥谷地手冊》。當時他對哲學與政治興趣很濃,曾閱讀大量具有馬克思主義傾向的作品。
  1937年在尤卡坦米島創(chuàng)辦一所中學,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荒漠、貧窮和偉大的瑪雅文化,《在石與花之間》就是那時創(chuàng)作的。同年他去西班牙參加了反法西斯作家代表大會,結識了當時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最杰出的詩人們!对谀闱逦挠白酉录捌渌靼嘌赖脑姟肪褪窃谀抢锍霭娴。回到墨西哥以后,帕斯積極投入了援救西班牙流亡者的工作,并創(chuàng)辦了《車間》和《浪子》雜志。1944年赴美國考察研究。1945年開始外交工作.先后在墨西哥駐法同、瑞士、日本、印度使館任職。
  1953至1959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后重返巴黎和新德里,直到1968年為抗議本國政府鎮(zhèn)壓學生運動而辭去駐印度大使職務。從此便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和講學活動。在《翻譯與消遣》(1973)中,他翻譯了中國唐宋一些詩人的作品。帕斯的詩歌與散文具有融合歐美,貫通東西,博采眾長、獨樹一幟的特點。
  1962至1968年,帕斯被墨西哥政府任命為駐印度大使,從此開始了他對東方文化的探索,研究印度的佛學思想,研究中國的陰陽學說。1969年結集出版了《東山坡》詩集。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充滿異彩,涉及過超現(xiàn)實主義、理想主義、存在主義、象征主義、結構主義。
  1963年曾獲比利時國際詩歌大獎,1981年獲西班牙塞萬提斯文學獎,1990年由于“他的作品充滿激惰,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并體現(xiàn)了完美的人道主義”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同時,他還是波士頓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
  1990年,憑借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并體現(xiàn)了完美的人道主義”。